觀機逗教

詳細介紹
問:阿難沒有證阿羅漢是為了護持佛陀,其經典依據為何?
答:大智度論卷二(典故出自《五分律》第五分之九〈五百集法〉、《十誦律》〈五百比丘結集三藏法品〉、《摩訶僧祇律》〈雜跋渠〉(三十二)、《四分律》第四分〈五百集法毗尼(五十四)〉等漢傳佛教律典,亦見於南傳《銅鍱律小品》之十二《五百犍度》):是中夏安居三月,初十五日說戒時,集和合僧。大迦葉入禪定,以天眼觀,今是眾中,誰有煩惱未盡應逐出者!唯有阿難一人不盡,餘九百九十九(南傳律典作四百九十九)人諸漏已盡清淨無垢。大迦葉從禪定起,眾中手牽阿難出,言:[今清淨眾中結集經藏。汝結未盡,不應住此!]
是時,阿難慚恥悲泣,而自念言:[我二十五年隨侍世尊,供給左右,未曾得如是苦惱;佛實大德,慈悲含忍。]念已,白大迦葉言:[我能有力,久可得道。但諸佛法,阿羅漢者不得供給左右使令。以是故,我留殘結不盡斷耳。]
大迦葉言:[汝更有罪!佛意不欲聽女人出家,汝慇懃勸請,佛聽為道。以是故,佛之正法五百歲而衰微——是汝突吉羅罪!]阿難言:[我憐愍瞿曇彌,又三世諸佛法皆有四部眾,我釋迦文佛云何獨無?]
大迦葉復言:[佛欲涅槃時,近俱夷那竭城,脊痛,四疊漚多羅僧敷臥,語汝言:[我須水。]汝不供給——是汝突吉羅罪!]阿難答言:[是時,五百乘車,截流而渡,令水渾濁,以是故不取。]大迦葉復言:[正使水濁,佛有大神力,能令大海濁水清淨。汝何以不與?是汝之罪,汝去作突吉羅懺悔!]
大迦葉復言:[佛問汝:若有人四神足好修,可住壽一劫,若減一劫;佛四神足好修,欲住壽一劫,若減一劫。汝默然不答。問汝至三,汝故默然。汝若答佛:佛四神足好修,應住一劫,若減一劫。由汝故,令佛世尊早入涅槃——是汝突吉羅罪!]阿難言:[魔蔽我心,是故無言;我非噁心而不答佛。]
大迦葉復言:[汝與佛疊僧伽梨衣,以足蹈上——是汝突吉羅罪。]阿難言:[爾時,有大風起,無人助我捉衣,時風吹來墮我腳下,非不恭敬,故蹈佛衣。]
大迦葉復言:[佛陰藏相,般涅槃後以示女人,是何可恥?是汝突吉羅罪!]阿難言:[爾時,我思惟:[若諸女人見佛陰藏相者,便自羞恥女人形,欲得男子身,修行佛相,種福德根。]以是故,我示女人,不為無恥而故破戒。]
大迦葉言:[汝有六種突吉羅罪(其他論典作四、七、八罪),盡應僧中悔過!]阿難言:[諾!隨長老大迦葉及僧所教!]是時,阿難長跪合手,偏袒右肩,脫革屣,六種突吉羅罪懺悔。大迦葉於僧中,手牽阿難出,語阿難言:[斷汝漏盡,然後來入;殘結未盡,汝勿來也!]如是語竟,便自閉門。
問:有關留惑潤生,以前在學習《瑜伽菩薩戒》時,有這樣一段話,敬請指正。
【若諸菩薩謗(apavada)菩薩藏,愛樂宣說開示建立像似正法,於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隨他轉,是名第四他勝處法。
蕅益大師解釋說:實非大乘正法,而相似於大乘正法。它本身不是大乘正法,但是聽起來又好像是大乘正法。(法師)舉個例子,有人說:[大乘行者以大悲心故,要生生世世的流轉,所以大乘菩薩不斷煩惱。為什麼?依止煩惱來滋潤生死。]我後面會講到,這叫[像似正法]。事實上菩薩在三界流轉是依止清淨的願力,不是依止煩惱來招感生死。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它實際上不是大乘正法,但是像似大乘正法。】
答:湛然大師《法華文句記》卷一:通教初心自行近,從七地留惑潤生。
法藏大師《華嚴經探玄記》卷第十八:約留惑潤生長菩薩道,說有佛法,非謂即是。如淨名一切煩惱為如來種。
蕅益大師《菩薩戒羯磨文釋》卷一:真實正法,決與一印三印相應。像似正法,則似是而非,決與愛見二網相應。
愚意:依眾生皆本有佛性的角度而言,眾生本成佛,菩薩願力度眾,也是微細惑,故確有留惑潤生。而上舉對於像似法的解釋,與蕅益大師不同。
問:老師說:舍利弗、目犍連,在得知佛即將入涅槃之前,他們兩位自己就先入涅槃了,先圓寂了,還有其他的若干弟子先圓寂。這表示大乘佛法的法報化三身可以圓融。如何理解?
答:大乘佛法立法報化三身,法身是體,報化二身是用,體用一如,用必歸體,故阿羅漢可隨意滅應化身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