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機逗教
  1. 觀機逗教

觀想業力的路徑

詳細介紹
路徑就是由業力而產生果報,有產生果報如果就唯識學來講,業力的路徑,首先就要瞭解業力的定義。業力呢,就是我們過去所造作的身語意業,或者是善業,或者是惡業,或者是無記業

修行者是清淨業,清淨業呢就是不起分別心,清淨業不執著。
一般凡夫沒有清淨業,不是善業就是惡業,就是無記業,無記業是不善不惡。
走路,你如果只是純粹走路,那叫無記業。有了智慧以後,有空性智慧以後,您也是在走路,也是不善不惡,可是那個時候叫清淨業。
凡夫沒有清淨業,只有善業,只有惡業,只有無記業,透過身語意,這三個門,也就是三個路,來造作,身語意,起心動念,言語行為,造作完了,一定有影響力,就是造作的時候叫作現行,現在表現出來的,現在成就出來的,現在已經行,就是行動出來的行,已經造作出來的,一定會留下業力那個業力就留在阿賴耶識中

阿賴耶識,它是恆而不審,恆就是恆常存在,審就是分別,阿賴耶識它沒有分別能力。
第七識是亦恆亦審,第七識是順著第八識的相分就產生了我見,我癡,我愛,我慢阿賴耶識是恆,因此第七識也就恆,阿賴耶識有這個業力習氣不斷在起現行,使得第七識發生。
第六識是審而不恆,第六意識就是我們的思想,我們思想,我們有分別的能力,判別的能力,可是不恆,不是經常在起分別,在判別,我們熟睡的時候,第六意識就沒有動了。我們如果入了禪定,入了四禪八定,那個時候我們的第六識也不去起分別,尤其是到了第四禪,捨念清淨,到了四空定,那個第六識都沒有動,因此第六識是不恆。有的時候我們在休克,休克的時候,第六識也起不了分別的作用。
這些都是第六識,在臨終分解過程,第六識也會消失,到最後,沒有那個分別能力,第六識是審而不恆。
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識呢,不恆不審,我們會造善業惡業,是第六識受到第七識的影響,第七識又受到第八識的影響,所以第六識它審,它會審查,它會分別它一分別,這個是善業,這個是惡業,這個是我喜歡,我不喜歡等等,就留下業力,這個叫現行熏種子,種子就是業力,留在阿賴耶識中。等到未來,如果有緣具足,阿賴耶識的種子就起現行。我們要看一樣東西,為什麼知道這個叫作花,這個叫作桌子,這個叫張三,一年前跟諸位見面,為什麼我們還有印象那個是因為阿賴耶識的種子,它留在那裡,現在呢,見到你了,見到同樣類似的東西,阿賴耶識的那個種子,九緣生眼識的那個時候,那個種子就起現行,就浮現出來,有相分產生,這個相分就浮現在我們的眼識,眼球,當然是視覺神經讓我們出現一個影像,我們就知道有某個東西存在,第七識加以分別,知道這個是張三,這個是李四等等,那這樣子又熏回去,現行又熏回去

因此這個業力的現行的途徑,業力呈現的途徑,就是因為我們過去造業了,留下了一個力量,那個力量是不可見的磁力,就留在阿賴耶識,等到現在,或是未來,我們叫因緣和合,有因有緣具足了眼識就產生了,八個緣和合耳識就產生了,鼻舌身七個緣和合就產生了,第六識五個緣就產生了,這個途徑就是這樣子的,現行熏種子,種子起現行。

也許這位菩薩所問的呢是比較明顯的業報,明顯的業報,怎麼知道我過去曾經做過惡業,因此這一世會痛苦,會煩惱,會挫折,會有不如意的情況呢,那個時候的途徑也是阿賴耶識的種子所起的現行,不過那個時候的果報不一樣,那個果報,那個叫作異熟報,異熟,異熟變而產生的果報,異熟變。
比如說,一個人死啦,死啦,他的業力會讓他去投生到某一道去,某一戶人家,因為跟父母親有緣,就當某一對父母親的兒女,也是由阿賴耶識所起的異熟變的果報。

總之這個途徑啊,路徑啊,就是阿賴耶識,我們現在身語意的造作,主要是指第六識。當然第六識受到第七識影響,有我的成分,我喜歡,我不喜歡,我要,我不要,這樣子就是一直在起分別,身語意業一造作就熏種子在阿賴耶識,而後由阿賴耶識再起現行。

如果是大的異熟變呢,就是在兩世之間,前一世跟後世之間,這個就是中陰教法,為什麼中陰教法那麼重要為什麼西藏的修行者很歡喜死亡,把死亡當成是莊嚴的,當成是最大的改變機會比如說我們這一世是人,我們這一世是人的話,我們想要像鳥一樣飛,不太可能,除非你會開飛機,或者是你買了機票,否則你也飛不了。

可是等到我們死啦,這個色身沒啦,不是沒,這個粗重的色身沒啦,我們阿賴耶識,它可以上,可以下,可以上,上啊,就是上到天道,上到人道,如果有修行,可以往生淨土,或甚至於成就法身,也可以下,也可以墮落。

在《楞嚴經》裡面就有這樣子的分,這樣子的分,分說,如果我們善業大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話,我們就可以往生天道,往生到天,欲界天去當天神享受。如果我們善業惡業大約是各半,百分之五十,我們就投胎到人道來如果我們的惡業比較多,善業比較少,大約是六十跟四十的比例,六十是惡業,四十是善業的話,那就是往生到畜生道。而畜生道也有它果報的不同,如果惡業更多,佔了百分之七十八十,善業只有二十三十,那就往生到餓鬼道餓鬼道如果惡業百分之百,那一定是下地獄

當然這個時候決定力量,臨終的時候,死的時候,那個臨終一念最重要。如果臨終,所謂臨終,就是阿賴耶識要離開色身的那一瞬間,那一瞬間呢,如果師父在,師父提醒你一下,念阿彌陀佛,跟你說念阿彌陀佛,這樣子本來要下地獄的,可以上生到極樂世界,因為那個時候念頭只有阿彌陀佛,這個是淨土宗的一種理論,也就是臨終一念最重要。

中國的淨土宗,有一個,歷史上,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叫張善和,張善和是屠夫,一輩子專門殺生,惡業造很多,可是在臨終的時候,突然提起阿彌陀佛的念頭,他就下品下生,到極樂世界去,到那邊,意思就是,不必工作,天天可以學佛,眼睛所看到耳朵所聽到的都是佛法,因此就不斷地熏習佛法,到最後花開見佛。

總之,那個業力顯現的途徑,是過去我們身語意業造作,留下的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那未來,阿賴耶識的種子是因, 而其它是緣。有阿賴耶識本身叫作根本依緣,第七識叫染凈依緣,第六識叫分別依緣,此外還要有等無間緣,還有增上緣,還有根的緣,還有所依的緣,我們這個所緣境的緣,還要有作意緣,如果眼識要生起,還有光線的緣,還有適當距離的緣,還有我們有情眾生注意到某一個情境的種種的緣。


總之就是由阿賴耶識來承擔起前後業力熏習現行,業力熏習的角色,因此這個就是業力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