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機逗教
  1. 觀機逗教

無明 無明

詳細介紹
明,梵文叫作vidyā,無明,前面加上a,avidyā,這avidyā就是沒有明,而明在哪裡呢?我們的心識就是具有辨別性,明性,所以我們的心才知道這個是草席,這個是黃色,這個是藍色等等,是我們的心在那裡了,因此是我們的心它本身就有明性。

也就是說阿賴耶識它是無明的,是染污的,染污無明它會變化,因為我們透過修行,轉無明為明,因此它不是真的,會變化的東西都不是真的,只有不會變化的東西才是真的,也就是我們的這個真如心。

所以《攝大乘論》除了講到阿賴耶識以外,更安立一個阿賴耶識的所依,也就是它的基礎地,它的根本就是清淨,沒有任何染污,但是只要一起分別,就稱之為阿賴耶識,而阿賴耶識它是虛妄,因此它會變化,可以讓阿賴耶識轉為清淨。

而這個真如心,或者是菴摩羅識,清淨識,它是一切眾生的根本,一切眾生我們的根本就是菴摩羅識,amala,清淨識,也就是它的所謂的心,它的定義就是明。因此明從哪裡來,其實就是菴摩羅識。


那這個有分別的明就是從阿賴耶識來的;沒有分別的明,不生不滅,沒有分別,永遠如是,不作執著的那個明,就是菴摩羅識。

還有另外一部唯識學的書,叫作《十地經論》,它是在解釋《華嚴經》裡面的《十地品》,而《華嚴經》所講的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的真如心,因此又有所謂第十識,第十識就是真如心,尤其在密宗裡面,會提到這個第十識,那個時候,不應該稱之為識啦,我們假名為第十識,那個就是真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