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機逗教
  1. 觀機逗教
佛佛道同

佛佛道同

詳細介紹
佛佛道同
1. 問:佛佛道同,又說每尊佛的本願不同,怎麼理解?清淨的念頭和正念是否相同?《圓覺經》裏說無佛、無眾生,是不是就是正念?
答:佛佛道同,但眾生的根機和欲求不同,每尊佛隨順未成佛前的習氣而發願,故本願不同,此即[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清淨的念頭,是[沒有分別]的念頭,定慧等持;正念是[憶持某事不忘]的念頭,有定無慧。
《圓覺經心鏡》卷三說:[若真圓覺性,即染是圓覺之性,則能隨染淨緣。染則十界俱染,則無佛無眾生;若淨則十界俱淨,即獨尊於佛。此佛性,隨淨緣,則四聖起;若隨染緣,則六凡起。雖隨染淨,性不曾變,故曰寂而常照,感而遂通。諸家不知性具染惡,故惡時便作惡會,淨時便作淨會。先輩多把真如分為兩派,錯會佛性也。]《圓覺經》並無[無佛、無眾生]之句,但在<普眼菩薩章>中,佛說:[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在<普賢菩薩章>中,佛說:[離幻即覺。]故[無眾生即無佛],這是清淨念,而非正念。
 
2. 我們目前就處於“住”中劫第一小劫的減劫之中,這種說法的經典根據是什麼?
答:出自《眾許摩訶帝經》卷一:[時釋迦菩薩在兜率天宮,欲生人間,作五種觀察:
一、觀種姓。菩薩思惟:[若婆羅門、吠舍、首陀,種姓非上非我所生;若剎帝利我即當生,以彼時人重富貴故;若生下姓人所不重,今為攝化眾生令彼歸依,是故當生剎帝利家。]
二、觀國土。[若其國土最上殊勝,有上味甘蔗,香美稻米,肥力大牛,無諸貧乞及鬪諍事,如是國土,名為中國,我即往生;恐彼有情而興毀言,菩薩過去修大勝因,云何於今卻生邊地?]
三、觀時分。若有增劫八萬歲時,有情根鈍,智慧愚劣,非為法器,是故不生;若於減劫百歲之時,雖近五濁,彼時眾生,根性猛利,機器成熟,是故菩薩即乃下生。
四、觀上族。若淨飯王自過去世成劫之初,眾許王後子孫相繼,至淨飯王俱是輪王之族,是故菩薩即往受生。
五、觀母身。若是女人智慧甚深,福德無量,諸相端嚴,持戒清潔,過去諸佛同與受記,我即受生;今見摩耶具上功德,復是王種,即乃生彼。]
 
3. 問:老師在講此生中陰的時候,“八無暇”當中包括了“邊地”,而沒有包括“世智辯聰”,這與學生所知有所不同。另外“盲聾喑啞”這一條是不是把所有六根不具的情況都包括進去了?
答:[八無暇]包括邊地和世智辯聰。[盲聾喑啞]泛指一切身障者。
 
4. 問:聾啞人是否無法修持持名念佛法門?有精神障礙的人,還有精神分裂的人是否完全無法學佛修行?
答:聾人可學唇語,故仍可修持持名念佛法門;啞人不能言語,雖只能默唸佛號,亦屬持名念佛。有精神障礙或精神分裂的人,只能
教以念佛或持咒。
 
5. 問:行者因心念之不慎導致邪靈入體,被邪靈百般控制,不得自主,不能正常修行與生活,此時做何方法請邪靈出體?或被人下了降頭,被鬼驅使,如何對治?
答:拜懺消業障或修慈悲觀,超度邪靈或鬼眾。根本解決之道則是修學佛法,萬法唯識現,以般若空性智慧通達一切皆幻,不足為害。
 
6. 問:有同修念佛時感覺最攝心的,就是啥也不想只關注佛號的時候,注意力在佛號上,但這樣必致心火上炎,一會就頭疼。自己感覺有可能是注意力放在攝耳諦聽上了,而這樣就關注在耳朵或者嘴巴等頭部的位置,所以導致頭疼。但如果向下引氣血,觀想自己坐在蓮花上或安住地上的點時,又感覺到攝心不足。不知道如何解決這種矛盾?
答:放鬆念佛,寂照不二,止觀雙運,雖專注念佛(止)卻不緊張(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