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機逗教
  1. 觀機逗教
勝義說,般若是圓滿無礙的智慧

勝義說,般若是圓滿無礙的智慧

詳細介紹
勝義說,般若是圓滿無礙的智慧
問:您在《六祖壇經》提到般若是能觀,佛性是所觀,這一句話是什麽意思,我不明白。這是禪修的要領嗎?如何才是“般若是能觀,佛性是所觀”?這裡的般若與佛性是兩回事嗎?
答:禪修的方法非常多,但要領一樣,以能觀心(第六識)專注在某一個對象(所緣)上,讓散亂的心安止下來,再以此安定的心來觀某對象,得知其真相,便是智慧。《六祖壇經》的特色在結合般若和自性(佛性、心性、本心、本性、本心),能所一如,本來不像其他禪修法門有能觀和所觀。方便說,般若是能觀,佛性是所觀;勝義說,般若是圓滿無礙的智慧,觀照到萬法皆空,能觀所觀亦空,故不能說[般若是能觀,佛性是所觀]。如以心生萬法而說,則能觀的般若和所觀的佛性是一回事。

問:您後來又提到,一開始以佛性為止的所緣,以佛性來觀一切萬法。以佛性來觀一切萬法,這時的佛性是能觀嗎?與上一句的“佛性是所觀”有不一樣嗎?
答:這是《六祖壇經》的修行方法。意思是以佛性(它的體是畢竟空,相是清淨光明,用是大慈大悲)來對待一切萬法。佛性是[離四句,絕百非],說能觀或所觀,都屬於方便,都可以,但非究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