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機逗教
  1. 觀機逗教
方便慧

方便慧

詳細介紹
方便慧
問:老師: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具足第六地行已,欲入第七遠行地,當修十種方便慧,起殊勝道。
何等為十。所謂雖善修空、無相、無願三昧,而慈悲不舍眾生。

《華嚴經》
善修是第一個的不容易。不舍是第二個的不容易。
什麼是無願? 如何在生活中做到?

答:無願是觀世間有為法是苦,不再貪著世間法。

問:
雖得諸佛平等法,而樂常供養佛
這一句是什麼意思呢?
答:雖然證得佛的無二智慧,不再分別世間法,但仍然起恭敬心,樂常供養佛,不墮入頑空。

問:第一層看時是:得到了平等法,就是供養佛陀了。
再看時:
有了平等法,看每一個眾生都是佛, 好像突然明白明白為什麼佛說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為什麼佛看每一個眾生都是佛。如果每一位眾生都是一尊佛,那與人相處的每一刻都是在供養佛了。供養佛,這裡的佛是眾生嗎?
這個平等法,是不是在不舍眾生里修得的?

答:是的。

問:
雖入觀空智門,而勤修福德
這一句話讓我有所醒悟。也很受用。勤修福德,一直是自己所缺乏的。
真正的勤修福德是什麼?

答:努力做事,利益眾生。

問:
出離三界,而莊嚴三界
希望最後成就的我,能夠遠離三界而依然以佛陀的身教莊嚴三界。
感覺這個圓是一直循環再循環地磨鍊,重複又重複,疊疊交交。
出離三界,
而莊嚴三界
莊嚴三界的身語意,是很多修行人讓人攝受之處
善修空、無相、無願三三昧
慈悲不舍眾生
這個善修、空、無相、
無願,與不舍,
將會耗我一生都需要學習的。
 
雖觀空智門
而勤修福德
將觀空智慧的自受用,與勤修福德的

他受用融合,
以自己的成就成就他人,也希望常常能銘記與感恩
默默在成就我卻被我忽略的人
得諸佛平等法,
常樂供養佛
從眾生的分別法,
入諸佛平等法,
人生想必無敵
問:
雖畢竟寂滅諸煩惱焰,而能為一切眾生起滅貪嗔痴煩惱焰
這裡的為一切眾生起滅貪嗔痴煩惱焰,是指滅為眾生滅自己的煩惱,還是為眾生滅眾生的煩惱?
答:自己沒有煩惱了,還要發心,引導眾生滅煩惱焰。

問:
雖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
自性無二,而隨心作業無量差別

這裡的隨心作業是什麼呢? 無量差別的意思呢?
答:任運自在的做各種各樣利他事業。

問:
老師,這裡我有個問題:
心若滅時罪亦亡,這裡的心是要滅什麼心?

答:執著[有我有法]的心,因為一切萬法皆空性。

問:
雖知一切國土猶如虛空,而能以清凈妙行莊嚴佛土,
雖知諸佛法身本性無身,而以相好莊嚴其身
雖知諸佛音聲性空, 寂滅不可言說,而能隨一切眾生,出種種差別清凈音聲

雖隨諸佛了知三世唯是一念,
而隨眾生意解分別,以種種相,種種時,種種劫數而修諸行。

菩薩以如是十種方便慧,起殊勝行,
入已此行常現在前,名為住第七遠行地。

方便慧是不是給人方便的智慧?
答:不是。以善巧方便利益眾生的智慧。

問:如果第七是遠行地,那做到這些才是剛剛開始?
答:住第七遠行地。從初地至十地,皆有入、住、出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