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畢竟寂滅諸煩惱焰?
雖畢竟寂滅諸煩惱焰,而能為一切眾生起滅貪嗔痴煩惱焰,
雖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
自性無二,而隨心作業無量差別
《華嚴經》
問:這裡一段小小的經文,開啟我很多。
雖畢竟寂滅諸煩惱焰,而能為一切眾生起滅貪嗔痴煩惱焰,
這裡我發現很奇怪的字眼:起滅……
答:應是[生起……]
問:能為一切眾生起滅貪嗔痴煩惱焰
我在想這裡的起是什麼意思呢? 為什麼會“升起” 貪嗔痴煩惱焰呢?
這裡的起是升起貪嗔痴煩惱焰呢,還是升起“滅嗔痴煩惱焰的心”……
答:這樣才對
問:怎麼可能會升起貪嗔痴煩惱焰,那不是很奇怪嗎?
問:雖然是在字眼裡轉,可是卻有一些感觸。雖然可能不是正解, 卻讓我看到另外一面的東西。
問:我們都一直以為為我們現莊嚴相的才是菩薩,忽略了另外一面。
問:我突然想起在生活里,很多時候能看到自己的貪嗔痴煩惱焰,是因為看到了別人現的貪嗔痴煩惱焰相,而覺醒或起的警惕作用。
答:說得好,這是攻錯的效果。
問:看到這段經文的時候,我才了解不一定現貪嗔痴煩惱焰相的全部是惡的,有些是要達到教化的作用。這真的很不簡單。
答:是的,維摩詰居士就是典範。
問:原來有我這無知的凡夫俗子常起的貪嗔痴煩惱焰相,讓自己越陷越深,越來越無明;也有菩薩現貪嗔痴煩惱焰相而滅了凡夫俗子的貪嗔痴煩惱焰相。
有這樣的想法時,有些慚愧與感動。也提醒自己以後不要鄙視惡相的顯現。
很多時候,就是忽略了另外的一面。大菩薩的行與顯相隱藏着不易察覺的意義。
我要是有一天能放下尊嚴, 為了眾生而達到醜化自己時,不再執著我相時,
那將會是“我”的一大躍進。
自性無二,隨心作業無量差別。
問:這裡的隨心作業,是不是無住生心呢?
答:是的。
問:隨着眾生的心產生的種種心, 是無住生心嗎?
答:不完全是。如眾生貪嗔痴,怎可隨之而起呢?無分別中有分別,有分別中無分別,如此的發心才是。
問:有沒有住在眾生的心呢?
答:大悲心就是,完全以重生的苦為念……
問:這同時,也讓我體會到正確經文詮釋的重要性,
問:一個字就能升起種種的我見,產生種種的偏差。
雖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
自性無二,而隨心作業無量差別
《華嚴經》
問:這裡一段小小的經文,開啟我很多。
雖畢竟寂滅諸煩惱焰,而能為一切眾生起滅貪嗔痴煩惱焰,
這裡我發現很奇怪的字眼:起滅……
答:應是[生起……]
問:能為一切眾生起滅貪嗔痴煩惱焰
我在想這裡的起是什麼意思呢? 為什麼會“升起” 貪嗔痴煩惱焰呢?
這裡的起是升起貪嗔痴煩惱焰呢,還是升起“滅嗔痴煩惱焰的心”……
答:這樣才對
問:怎麼可能會升起貪嗔痴煩惱焰,那不是很奇怪嗎?
問:雖然是在字眼裡轉,可是卻有一些感觸。雖然可能不是正解, 卻讓我看到另外一面的東西。
問:我們都一直以為為我們現莊嚴相的才是菩薩,忽略了另外一面。
問:我突然想起在生活里,很多時候能看到自己的貪嗔痴煩惱焰,是因為看到了別人現的貪嗔痴煩惱焰相,而覺醒或起的警惕作用。
答:說得好,這是攻錯的效果。
問:看到這段經文的時候,我才了解不一定現貪嗔痴煩惱焰相的全部是惡的,有些是要達到教化的作用。這真的很不簡單。
答:是的,維摩詰居士就是典範。
問:原來有我這無知的凡夫俗子常起的貪嗔痴煩惱焰相,讓自己越陷越深,越來越無明;也有菩薩現貪嗔痴煩惱焰相而滅了凡夫俗子的貪嗔痴煩惱焰相。
有這樣的想法時,有些慚愧與感動。也提醒自己以後不要鄙視惡相的顯現。
很多時候,就是忽略了另外的一面。大菩薩的行與顯相隱藏着不易察覺的意義。
我要是有一天能放下尊嚴, 為了眾生而達到醜化自己時,不再執著我相時,
那將會是“我”的一大躍進。
自性無二,隨心作業無量差別。
問:這裡的隨心作業,是不是無住生心呢?
答:是的。
問:隨着眾生的心產生的種種心, 是無住生心嗎?
答:不完全是。如眾生貪嗔痴,怎可隨之而起呢?無分別中有分別,有分別中無分別,如此的發心才是。
問:有沒有住在眾生的心呢?
答:大悲心就是,完全以重生的苦為念……
問:這同時,也讓我體會到正確經文詮釋的重要性,
問:一個字就能升起種種的我見,產生種種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