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1-四念處觀與四無量心觀
四念處觀與四無量心觀(五)
禪修非常的現實,現實到你不做它都不行。不做它,心就不安,心就不能夠放在當下。做了它,心就可以很安定,之後智慧就會生起。
一、靜中禪
靜中觀呼吸,靜中是身體不動,當身體不動的時候就可以觀呼吸。因為身體四肢不動時,最容易觀察到的就是自己的呼吸。坐著的時候、站著的時候、或者躺下來睡覺的時候,身體是不動的,唯一觀察到會動的就是呼吸。
很多朋友有失眠的問題,安眠藥越吃越多,還是睡不著覺。可是練習禪修,練習觀呼吸,自自然然身體放鬆了,心放鬆了,心只有在呼吸上,很容易就入睡,而且不會作惡夢。
作夢的原因有:
第一、飲食不對。吃了燥熱的東西、興奮的東西。
第二、四大不調。地水火風四大不調,自己的身體沒有協調到最好。
第三、沒有正念。沒有把自己的心放在當下的身體、當下的心上面,一直在想過去或未來的事情,日有所思就夜有所夢。
第四、妄想太多。想要做很多事情,希望也很多,就會作夢。
第五個原因比較神秘,這稱之為外魔附身。有外面無形的東西乘虛而入,它為什麼會乘虛而入?當你的心在恐慌、心不踏實、心混亂的時候,外魔入侵,附著在身上,這個時候很容易作惡夢、睡不著覺。
當然最重要的問題還是自己的身、自己的心。所以躺著要睡覺的時候,身體不動,只要觀呼吸。觀呼吸是訓練自己的心不要離開當下,不要離開此時此地的身體,這樣就好了。我們最愛自己,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心放在自己的身體上呢?放在自己的身體上,心就安定了。這個時候就是只有呼吸了。
二、動中禪
如果不是在靜中,而是在動中的時候,要觀呼吸不容易,因為呼吸非常的微細。譬如走路,身體動作很大,兩隻手擺動,兩隻腳走動,這時注意力不要放在呼吸上,放在動作最大的兩隻腳上,一前一後、一前一後,注意身體的動作,觀察髖骨怎麼帶動兩隻腳,往前移或往後退,左轉或右轉,尤其要觀察腳踩在地面上的感覺,走路才不會跌倒,而且會非常的安全。當你走路、跑步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最大的動作上,這個就是禪修。
當你在切菜的時候,只有兩隻手在動,這個時候把注意力放在「你在切菜」上,手在一上一下動。同樣地,當你在刷牙的時候,動作最大的是手和牙齒,你拿著牙刷在刷牙。當你在吃飯的時候,手拿東西放在嘴裡面咀嚼、吞咽,就去注意如何吞下東西。當你在講話的時候,最明顯的動作就是你的嘴唇、舌頭,這個時候就把注意力放在這裡。當與他人互動的時候,動作最明顯的,除了嘴巴之外,就是你的眼神、對方的眼神,注意力就放在這裡。
總之,禪修一開始的時候,要把心放在最明顯的身體現象。因為心的現象,不容易觀察,所以從觀察身體的現象開始練習。
三、掌握禪修的方法和目的
坐下來不動,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呼吸,就放在當下,這個就是生命!想要圓滿自己,想要得到涅槃寂靜,得到最好的境界,就只有禪修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路。但是禪修一定要有正知見——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見解就是要知道禪修的方法和禪修的目的。
禪修的目的是讓身體健康、圓滿、安定,進而有智慧,解脫一切的束縛、一切的無知、一切的煩惱,而不是求所謂的神通、其他的靈異現象。禪修是非常現實的,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最好的安定、最好的輕盈,如此而已。
四、靜中禪的練習
我們再來練習靜中的禪修——觀呼吸。只要觀呼吸,不必數息,不必數一二三。當然數息也是一個方法,可是釋迦牟尼佛在《大念處經》並沒有教數息,數息是後來發展的法門。釋迦牟尼佛在《大念處經》提到的身念處,方法簡單——注意你的呼吸。呼吸是什麼狀況,就是什麼狀況,不要去批判它,不要去執著你的呼吸有多好,或者懊惱你的呼吸是多麼的短、多麼不好。接受現況就能夠安心,安心就能夠有智慧,了解自己身心的真相,這就是生命的智慧。只有生命的智慧,才能保證我們能夠究竟、永遠圓滿的生活,也就是生死自在。
現在練習禪坐,能夠盤腿的,就盤腿,不能盤腿的,沒關係,任何最舒服的姿勢都可以。佛教的禪坐姿勢為毗盧遮那七支坐法,毗盧遮那是法身佛,法身佛象徵真理。透過這種姿勢禪修,可以體證真理,可以開展智慧,了解生命的真相。這就是禪修的真相。
【四念處觀第一支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