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2-止觀雙運念佛法門

止觀雙運念佛法門(五)

二、止觀雙運
(一)四禪九定
一般所說的四禪八定,是指色界的四禪,以及無色界的四空定。《雜阿含四七三經》提到多一個定,是世尊所特有的「滅受想盡定」。四禪九定描述心淨化的過程。
心未透過修行是很散亂的,不能微細觀察心的諸法實相。四禪九定是描述心由粗到細、到微細、到極微細。而且,禪定的過程一定是有入有出,如果只有入而不出,落入外道的無想定因為是在世間法當中,所以有生有滅的,如果觀慧生起,證得一切諸法的體性是無我性、是空性,則轉為無生無滅、無入無出。
但是要注意,所指禪定,是有入有出、有生有滅的。
1. 總綱
阿難提問:
世尊!我獨一靜處禪思,念言:如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
人的覺受,有時是樂,有時是苦,有時是不苦不樂,涵蓋憂和喜,一切諸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
世尊說過五蘊皆是苦,一切世間法皆是苦。這裡特別強調「受」,受是眼耳鼻舌身意領受色聲香味觸法。本來色聲香味觸法是外境,與我們的心無關,但眾生習慣攀緣執著,不斷往外緣取色聲香味觸法,因而有了領受,當下沒有覺沒有觀,不知道色聲香味觸法的無我性、空性,也不知道一切諸法皆是心的反映,心被影響有樂、苦、不苦不樂種種的感受。
種種的感受悉皆是苦苦受當然是苦,是為苦苦;樂受,沒有苦苦,一般人以為樂受是好的,但世尊說樂受終究還是會壞滅,在壞的時候會覺得苦,樂受是指壞苦。不苦不樂受,沒有苦苦,也沒有壞苦,一般人以為這是沒有受,但世尊說還是有行的苦,微細的苦。比如入空無邊處定,出空無邊處定,到識無邊處定,入、出識無邊處定,到無所有處定,到非想非非想處定,有入有出、有生住異滅。第一空定壞的時候進入第二空定,它並沒有因為壞而產生苦,只有產生行的苦。苦苦,指的是苦受;壞苦,指的是樂受;行苦,指的是不苦不樂受,又稱為捨受。行是變動,變動會干擾心,讓心不安。
阿難提出問題,佛告阿難:
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復,阿難!我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
行是緣起緣滅的,它的特色是無常、變易。我們在領受一切無常變易的行法,意思是一切緣起的法都是無常、都會變易,因此,不論是樂、是苦、是不苦不樂受全部是苦。而且樂的受會生住異滅,苦的受會生住異滅,不苦不樂的受也會生住異滅。漸次寂滅,漸次止息,是無常法、是變易法,因此一切諸受皆是苦。
2. 說明諸行漸次寂滅
阿難問:
  云何,世尊!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
世尊回答阿難:
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四禪九定是一步一步往上提升,當離開比較低的禪定層次到比較高的禪定層次時,就滅掉比較低的禪定。
「初禪正受,言語寂滅」,當下還在觸證初禪,有覺有觀,離生喜樂。藉著覺觀色法而入初禪,欲界的想就寂滅,在初禪的定中是沒有言語的。一有言語不能入初禪,這就是禪修禁語的原因。
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已經入第二禪,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三禪離喜妙樂,所以沒有喜心。
「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四禪捨念清淨出入息寂滅」,出入息是指外呼吸,已經沒有粗重的外呼吸。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空入處是指無色界的第一空定,一般稱為空無邊處定。不再執著有一個所緣境,所緣境放空,入了無邊的虛空。由第四禪進入無色界第一空定的時候,色界的想就寂滅。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進入第二空定識無邊處定,正受入無邊識,只有能觀的心,沒有所觀的空境處於識入處的時候,當然就離開第一空定的想;都是「心」想在運作。心繫所緣境稱為想。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進入第三空定無所有處定。離開第二空定,識無邊處想寂滅,心念又往上提升。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無所有入處想寂滅」,進入第四空定,第三空定的想也就滅了。
佛家更進一步修到「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想受滅通常稱為滅受想盡正定。正定還可解釋為正受;受是領受,是覺受;正在領受,正在覺受。想受滅正受時,非想非非想入處的想受也就寂滅。
由第一禪離生喜樂到滅受想盡定,稱之為漸次諸行寂滅。這階段已不是苦苦,而是壞苦和行苦;從初禪到第四禪是壞苦,從第一空定到滅受想盡定是行苦。一切諸受皆是苦。
3. 說明殊勝究竟止息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漸次諸行止息?」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二禪正受時,覺觀止息;三禪正受時,喜心止息;四禪正受時……想受滅正受時,想受止息,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因而,止息的涵義與寂滅是相等的。
  佛告阿難:「復有勝止息、奇特止息……於餘止息無過上者。」
還有勝止息,就是殊勝的止息,以及奇特的止息。其他的止息沒有比勝止息、奇特止息還要更好了。
阿難就問
  何等為勝止息、奇特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
佛回答阿難:
於貪欲心不樂、解脫,恚、癡心不樂、解脫,是名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
不樂就是不愛樂,不耽樂貪欲心。因為貪欲會令心無法安止,所以要生起不樂、不著貪欲心,透過戒定慧而能夠漸次解脫。同樣地,心不樂瞋恚和癡能夠解脫放下瞋癡,稱之為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所有的止息無法超過貪瞋癡的止息。
雖然前面講次第止息、次第寂滅,從初禪止息寂滅進入二禪,又從二禪止息寂滅到三禪,一直到滅受想盡定,過程都是在談止息寂滅。但是四禪八定加上第九定的止息寂滅過程,還是有「受」;由苦的受,進入樂的受,而入不苦不樂的受,仍然還有行苦,還在三界之中九次第定是不斷地息滅比較粗的心,但還不是殊勝的究竟止息。
真正殊勝的是究竟止息貪瞋癡,這必須有智慧了知一切受皆是苦樂的受是壞苦,不苦不樂的受是行苦,還在變易、無常之中,只要是緣起,再好的樂受必然會緣滅。殊勝的心一定是息滅了貪瞋癡,這才是究竟的解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