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2-止觀雙運念佛法門

止觀雙運念佛法門(七)

止觀雙運第四支香】
這支香專門修止觀雙運。止觀和覺觀是不一樣的,覺觀是覺所緣境、觀所緣境,是從欲界要入色界初禪的過程,還在覺知所緣境,訓練如何收攝心。以前所緣境很多,我們的心隨便亂跳、亂挑,心很散亂,因而情緒就跟著所緣境起伏。所以要覺觀善的所緣境,讓散亂的心安定,入初禪以上的安止定。止觀則是在定中(尤其是在第四禪捨念清淨地),思惟法義入諦現觀。
一、止觀進展
心住於所緣境,為「止」。住於所緣境只能達到禪定,而不能生起智慧。
初禪,有覺有觀;二禪,無覺無觀,但並不表示二禪沒有觀的能力。初禪的觀是觀所緣境,心會有妄想,容易散亂;因此二禪拉開注意力,忘記所緣境,住於初禪的離生喜樂,進一步思惟二禪勝於初禪而入二禪
初禪必須覺所緣境,進一步觀所緣境的形狀、顏色等,這是在覺和觀的階段。
由初禪而入二禪,不必覺所緣境,也不必再觀所緣境,止的力量增強,觀的力量減弱,觀到現在定生喜樂,由定而知喜樂生起,這仍然是觀的能力。
由二禪入三禪,也是對於所緣境無覺無觀,可是對於定的境界是有觀的能力。三禪離喜妙樂,沒了粗重、興奮的喜,仍然有微細的樂,內心一直在享受由定所產生的樂,不必依靠五欲,不必依靠色聲香味觸法,能夠自己主得到快樂,享受法喜禪悅。雖然三禪對於所緣境無覺無觀,但是還是有觀的能力,觀定的境界是離喜而妙樂。
由三禪到四禪捨念清淨捨是捨受;所謂受清淨,指只有不苦不樂的受,已經沒有苦的受和樂的受與滅受想盡定的滅受盡是不一樣的。念清淨是只有定的心,還是有覺受的能力。以廣義的觀,入於善心一境性。
因而初禪的覺觀,是覺觀外境;到二禪、三禪就不稱為覺觀,稱為止觀。
二、諦現觀進展
佛法的禪修方法要止觀雙運。由法現觀到義現觀,而後生起諦現觀,這是四聖諦現量現前。先了知苦聖諦,而後了知集聖諦,了知滅聖諦,了知道聖諦。苦聖諦先現前,因為苦聖諦是果,果是當下的事情,比較容易觀;當下的事情必有原因,為集聖諦。滅聖諦是果,道聖諦是因,為什麼滅聖諦先現前?因為是諸行寂滅,諸行安止的過程,而理解滅諸行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寧靜,為滅聖諦現前。究竟的滅聖諦是涅槃寂靜。究竟的滅聖諦現前,必須「隨現觀道」的修行圓滿,最後就是究竟現觀。
所謂止觀雙運,指入初禪以後,已經有了止、有了定,同時來觀,不僅觀禪定的過程,到最後仔細深入地觀到諸法實相了解諸法是緣起、是無常、是苦、是無我性。
三、決定成就
止和觀的雙運非常重要,我們等一下練習不見得能夠進入初禪,但應該可以體會到止觀雙運。如何體會止觀雙運呢?就是要有強大的決心,生起一個我要成就的決心,鎖住所緣境——呼吸。打坐腿痛其他不舒服的感覺,或外境的干擾,都不會動搖我們的心,仍然在定中。
我們用很堅定的決心不離所緣境,同時不要忘記觀幾分鐘修止以後,立刻轉到修觀——觀呼吸;這就是身念處,呼吸是屬於身的一部分。等到定的境更深入,觀的能力更強,就可以修到受念處進一步心念處更進一步法念處。
由身念處到受念處,是越來越微細的,到最後極微細,從心念處到法念處現前,也就是四念處的完成。這裡的法念處,是不離觀的所緣境。法念處等於是諦現觀,一切有漏法、有為法苦集滅道的真相現證。諦現觀等於須陀洹果。
我們一定可以達成的,只要有堅定的決心,不離所緣境,先覺先觀所緣境,而後修止觀雙運。
止觀雙運第四支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