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3-般若空性禪觀

般若空性禪觀(三)

鄭振煌教授主講
【般若空性禪觀第二支香】
這支香思惟色陰、色法:常、無常相不可得,樂、苦相不可得,我、無我相不可得,淨、不淨相不可得。
一、凡夫與修行者的顛倒
凡夫有四種顛倒:把一切萬法、一切現象,本來是無常的,顛倒以為常。把一切萬法、一切現象,本來是逼迫性、無常故苦的,顛倒為樂而執著不放。把一切萬法、一切現象,本來是無我的,顛倒執著為我。把一切萬法、一切現象,本來是不淨的,顛倒執著為淨。因爲執著為有,從此輪迴生死痛苦不已。
修行者能夠正確的依戒、定、慧修行,了知一切現象的無常、苦、無我、不淨,因而解脫生死輪迴。可是修行者又有另外四種顛倒,這四種是比凡夫的顛倒來得微細,執著一切法是無常、是苦、是無我、是不淨,因墮入偏空,消極的遠離衆生,不肯有所作爲。
凡夫的顛倒有分段生死,這是三界内的生死。修行者的微細顛倒,雖然已經了分段生死,卻未斷變異生死。所以大乘的般若空性法門,進一步遠離修行者的微細顛倒。也就是一方面不落入凡夫的四種顛倒,不再把一切現象執著為實有我、實有法;同時也要遠離修行者的四種微細顛倒,不再執著我空、法空為實有。也就是提倡般若的中道。
二、思惟四相不可得
(一)內色思惟
以觀呼吸安定我們散亂的心、不集中的心。心安定以後,開始觀内色的一切相皆不可得。
我們可以從頭頂開始觀起,觀察頭髮,進而發現它是無常相,它不斷在變化。頭髮一直在生長,一直在被剪短,由黑髮變成白髮,由滿頭的髮絲到漸漸稀少,有時候乾燥,有時候比較油潤,思惟它的無常變化,因此知道它是常相不可得。
同時進一步思惟頭髮也是果,果仗因生;也是暫時有,有依空立;它也是一個事相假名安立,事待理成。大乘行者根機比較深厚,因此除了思惟現象的無常、苦、無我、不淨以外,更能夠思惟到它的體性。我們發現頭髮會有這種結果,是有它的因,因和其它的衆緣和合,而有這種頭髮的呈現。我們也可以思惟它會有,是因爲空,依空才會有各種的變化,它的本質是空性。如果本質不是空性,改變的現象就不可能出現,所以它是空性的,它是無我性的。我們思惟它的本體是常相,因此無常相不可得。
現象是依他而立,因此它的體性是畢竟空、是無我。思惟頭髮的無我相、空相。
思惟頭髮的樂相不可得,因爲它不斷在變化,這是指它的現象;它的體是苦相不可得,因爲頭髮的體是空、是無自性,因此不可說它有苦相。
思惟頭髮的現象是不淨的,本來我們將頭髮洗乾淨了,但是一流汗,或時間一久有灰塵落在頭髮上,它就變成不淨,所以淨相不可得。可是不淨是依淨而安立,本體是清淨的,如此一來,不淨相也就不可得。
就依常、樂、我、淨,無常、苦、無我、不淨,這四對的相皆不可得來思惟。常、無常相不可得,樂、苦相不可得,我、無我相不可得,淨、不淨相不可得。
從頭髮開始思惟,一切相皆不可得。緊接著頭皮也一切相不可得,眼睛、耳朵、鼻子、牙齒等,一直思惟到腳底也是如此,我們發現一切相皆不可得。
(二)外色思惟
内色思惟後,緊接著思惟外色。譬如地板,地板的現象固然是無常、苦、無我、不淨,但是它的體性是依空而有,因此就沒有所謂無常、苦、無我、不淨;也是用現象和體這兩條線思惟。地板也是無常相、常相不可得,苦相、樂相不可得,無我相、我相不可得,不清淨相、清淨相不可得。一棵樹、一株草或山河大地一切的外色法亦如是,一切相不可得。這些都是對於色法的思惟。
總而言之,不論是内色或者外色,一切的物質就相上來説,常、樂、我、淨是不可得的;可是就體來説,無常、苦、無我、不淨是不可得的。從相用與體這兩條路線思惟。
三、核心三要
在座上如此的思惟,一切法相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空性。遠離凡夫的四種顛倒,以及修行者的四種顛倒,這是一切智智相應作意。能夠不執著現象的有,也不執著體性的空,達到相用與體是一如,能夠應用自如。了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把體相用全部觀照,這就是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在日常生活中不偏於相用,也不偏於體性,了知一切衆生、一切萬物與我是一體,息息相關,大悲心就會生起。同時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盡其在我,以大悲來對待自己、對待衆生。
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來學習,不斷的成長,這就是無所得為方便。當我們能夠完全的無所得,學習一切智智,並以大悲自度度他的過程中,一切都無所得;畢竟無所得就是佛的境界。
這支香就在蒲團上安住,思惟一切相的不可得。下座以後也要不斷思惟、應用一切相不可得。這是修行的方法,憶持色陰的一切相不可得。
【般若空性禪觀第二支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