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4-般若中觀禪觀

般若中觀禪觀(四)

鄭振煌教授主講
【般若中觀禪觀第三支香】
用般若來禪修,就是用最完美最極致的方法來禪修,也就是清淨心
所謂的清淨心,它是永恆不變的。有雜染的心,有任何起心動念,有任何動機的心,都不可能長久。做一件事情,或者建立人際關係,企圖心很重要,但不可以執著,只要執著有一個企圖,有一個目標,就不清淨了。如果是清淨心做事情,就是隨順因緣全力去做,如此內心會很安樂,不會有任何煩惱。比如籌辦活動,用清淨心奉獻,不會有任何困擾。發心是清淨的,不是為著自己,不執著有多少人會參加,或參加的人會得到什麼結果,清淨發心,稱心如意地進行工作。人際關係也是如此,不要有任何企圖,都要用清淨心建立完美的人際關係。
一、直追探究
在禪修打坐時,一定會有現象。比如天氣越來越熱,今天沒有風,會感覺身體不舒服,這個時候觀緣起、觀空性,一直觀它。從自己的身心五蘊,一直觀到外界,去追究有覺受的任何現象。覺得熱了,覺得睏了,覺得不舒服了,或者有任何念頭起來了,就去追究這些現象是從哪個地方來的?同時,注意這些現象,它們能夠保持不變嗎?這些現象「生」,它能夠住嗎?能夠住多久呢?是誰讓它住的?是真的有住嗎?觀察生住異滅是真實的嗎?到最後你都會發現,連生住異滅都不是真實的。如果現象的產生是真實的,它必然會不斷的生,可是我們發現不是這個樣子。
當一個現象產生了以後,會有一段時間的住。住,就是停留;也就是它已經出現,仍然存在,不會一生起立刻滅。你再觀察,它也不能夠住太久,即使要讓它維持不變,都不可能,它立刻就會變異。它會一直變異嗎?你會發現,忽然這個現象就消失了——滅。你可以去追究這個現象,是什麼因素讓它滅?這個滅是真實的嗎?如果滅是真實的,它應該永遠維持在滅的狀態中;可是,很快地,一個新的現象立刻又出現。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尤其意識——第六意識,第二個念頭,很快又浮現了。再去追究第二個念頭到底是什麼?第二個念頭是我在想的時候它就出現嗎?還是突然蹦出來的?你會發現它們無所從來,也無所去。既然沒有來的地方,到底為什麼它又會出現?就唯識學的解釋來說,是從阿賴耶識的種子起現行而來的。
二、無罣無礙
禪修會讓我們體悟到,一切生住異滅都不是真實的。生不是真實,住不是真實,異也不真實,連滅也不真實。滅不真實,表示又會有一個現象生出。這就是不常亦不斷,一切諸法都是不常亦不斷。不常,是不斷的生住異;不斷,是滅了以後,很快又會有一個新的現象產生,這些現象產生以後,又進行著住、異的改變。生住異滅的法則,教會我們一切諸法不常亦不斷。
《般若經》讓我們了解一切現象都是緣起緣滅,不斷在改變,都是虛幻的,這就是佛陀提出的緣起正見,離一切的對待。沒有生、滅這回事,也沒有住、異這回事;一切都是如此的變化無常,如此的緣起性空。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不會執著有常或有斷,也不會執著有生或有滅,一切都是不生亦不滅,不常又不斷。但是眾生、外道會執著有生或有滅,有常或有斷,如果我們能體會到不生亦不滅,就不會貪生怕死。它改變,我們不會罣礙;它存在,我們也不會讓心情浮動。喜歡的境界,不會引起貪心,即使喜歡的境界滅了,也不會瞋,也不會懊惱;不喜歡的境界現前,不會逃避,也不會不快樂。因為曉得一切境界的生、滅都不是真實的,都只是緣起而已。諸位在禪修的時候,就可以達到生死的無礙。
《般若經》的禪修方式,並不注重在方法上,不注重過程,而是注重智慧,是智慧的啟發,才能夠安住於一切的境界。當我們了解一切萬法的實相,就能夠安住,自由自在,在生死的過程中無有罣礙。
於此同時我們會生起慈悲心,因為自己的親友和這麼多的眾生與我們是一體的,是他們在成就我們的生命,成就我們能夠生活,成就我們能夠學習,自然就會感恩這些親友、這些眾生及山河大地,感恩一切的一切,讓我們能夠昇華,能夠圓滿。
三、直截觀心
當自己體會到真理以後,慈悲心自然就會生起。這個時候的慈悲心是以空性般若為基礎,也就是以清淨心為基礎的,所以一切的身語意業都能清清淨淨。
任何現象都是來自於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就是由於自己有所感受、有所覺察、有所覺知。當我們覺察到任何現象的時候,立刻觀它們的生住異滅,觀察它們的真相。它們是真的有生嗎?是真的有滅嗎?或是真的有生住異滅,有常有斷,有染有淨,種種的差別嗎?我們就去體會它。
《般若經》的禪修方法是直接觀心,從心下手觀其實相,「萬法唯識現,三界唯心造」,觀到心,等於觀到萬法、三界。可是當心亂的時候,必須靠某一些方法讓這個心安定,再以安定的心來觀照。
如果覺得心還在亂,先修奢摩他;如果心已經安止了,則修毗婆舍那。直接觀第六識,等到有進展以後,就能夠觀第七識,甚至於觀到第八識。
我們現在眼睛閉起來,先觀前五識,雖然看不到東西,但是耳朵會聽到聲音,你就去觀,聽到聲音的生住異滅。鼻、舌、身識的修法也一樣。最重要的是第六意識,觀察你對於任何境界在生住異滅時,有什麼樣的心態?你會覺得腰痠背疼,會覺得不能夠自由活動,很討厭嗎?觀這些起心動念。看看自己有貪心嗎?有瞋心嗎?有癡心嗎?有任何的情緒嗎?這些是練習的方法,我們就來試試看。
【般若中觀禪觀第三支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