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4-般若中觀禪觀

般若中觀禪觀(九)

鄭振煌教授主講
【般若中觀禪觀第六支香】
一、破斥自性執
佛經有兩種描述,一種從正面,一種從反面。正面的描述方法,稱為表詮,從表面詮釋。比如《般若經》十喻,將一切的諸法譬喻成夢幻泡影、水中月、鏡中像等,或如虛空一般。另外一種是從反面來談,稱為遮詮,遮就是遮住,用否定的語句來表達,也就是一切皆不可得,一切皆無自性。緣起是表詮,性空是遮詮。
眾生容易著相,一接觸相,或者名,會起分別執著,因而痛苦不堪。對於表詮,眾生很容易產生常見;對於遮詮,眾生又很容易產生斷見。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氣養成,在世間法裡,都是有大小的對待、好壞的對待、善惡的對待、貧富的對待,執著一切法是真實的。如果逆境多,總是怨天尤人,「為什麼我的命運不好,老天爺對我不公平」,這是自性執產生的過患。如果一直很順利,執著這種順利為真實的,一旦有無常變化,又不能接受,而且會產生貢高我慢的心,這又有了常見。有情眾生的自性執邪見,就是最大的困擾來源。在《般若經》中,一直在破斥它。
二、認識因緣果
以《金剛經》為例。《金剛經》的說法對象是一千兩百五十位比丘,這些比丘都是在人間修習。他們聽聞苦集滅道的教法,也修持四念處、三十七道品,所以在修行道上,有一定程度的經驗。世尊為著要他們能夠提升,往上成佛,因此而有《金剛經》的標準句法:「是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比如,是阿羅漢,即非阿羅漢,是名阿羅漢;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這種句法並不是在否定一切諸法的自相,而是說一切諸法的自相不夠圓滿,一定要用否定的語句,讓他們證悟空性。一切諸法是有,須陀洹、斯陀含、苦集滅道,或是佛法等;即非諸法,這是空,皆是無自性空;是名一切諸法,才是掌握一切諸法的實相,也就是真正的圓滿般若。
如果只見到「有」,沒有見到有的本身是緣起,是無自性空,僅止於一部分,沒有見到整體。現在的一切現象都是「果」,是由於過去種種的因緣不斷變化,所以才有現在的現象。現在的自己,不是此時此刻的自己,是由各種的因緣相續變化才有的。我們不能否認有現在的自己,比如:歲數,性別,財富多寡,社會地位高低,學問豐富與否等;這是一個存在的現象。如果只認識現象,而不認識形成這種現象的因緣過程,就看不到因和緣,不知道果是因緣相續變化所形成的,會執著這個果為真實。而果與其他的因、其他的緣一樣,是無常、是無自性、是變化的,所以果不可能永遠是如此。
圓滿的智慧是什麼呢?知道果,也知道因和緣的變化過程。對於現在的法,要清清楚楚,比如現在的法,是青色、圓形、大的或小的;這些現象都要知道,但這一種智慧不夠圓滿。圓滿,是要看現在與無始以來的整個過程,現在的果是由於過去的因緣不斷相續變化而有;同時由過去和現在的關係,推論到現在和未來的關係,一切是因緣果報,一切是業果的關係。所以,為著未來圓滿,現在就要有所抉擇,這稱之為擇滅無為。
擇滅無為是隨順真如的法爾如是,因為一切法無自性,一切法沒有自己本身不變的性質,它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只要改變現在的因及緣,未來就改變了。先改變起心動念,讓內心清淨,不執著常斷生滅任何一邊,對境界能夠如實看待,一切皆自性不可得,一切皆空性,自己解脫,得到圓滿的智慧。因而《般若經》就用空性來代表圓滿的智慧。
三、明白佛的本意
我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我說佛法,對不對?當然對,不能說,我說佛法是錯誤。可是世尊在《金剛經》裡還要說:即非佛法。這是為讓修聲聞乘的比丘能夠證悟空性,能夠讓智慧圓滿而成佛,所以用空性來指稱一切的有為法、無為法。一切的諸法皆是空性,即非佛法。比如,看到現在的果,即非現在的果,因為現在的果是由過去無始以來因緣相續變化而來的,因此現在的果並非有自性,並非是本來如是的,它就是空,但是因緣使然而有現在的果。
《法華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佛的知見是圓滿的智慧。佛法最重要是知見,而知見有不同的層次。有人的知見,不做壞事,自然在人道。有天的知見,要行善,自然往生天道。有聲聞的知見,有緣覺的知見,有菩薩的知見,也有佛的知見。最圓滿的知見,假名為佛的知見。為引領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金剛經》用三句的辯證法,佛說A,即非A,這個時候就看到因緣,看到更圓滿的現實。是名A,這是圓滿的智慧,也是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成佛。這是佛出現於世的目的,為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四、圓滿的智慧
《金剛經》在校量功德中明顯地說出,此經功德無量無邊,即使以恆河沙數的七寶供養恆河沙數的諸佛,都不如讀誦、書寫、流通、講解《金剛經》的四句偈頌。受持讀誦空性,讓般若波羅蜜多能夠達到圓滿,完成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完成了智慧。
我們要很注意讀《般若經》,並不是否定世間法的存在,也不是否定戒定慧修行的必要性,而是如果只接受世間法,你就是人;如果只接受戒定慧,你只是阿羅漢。你還有一個更高的目標——成佛,就必須依《金剛經》所說,讓智慧圓滿。能夠看到現在的果,是過去因緣所形成,而現在的因緣又會形成未來的果。看到整體的智慧,就是般若波羅蜜多。
由整體的智慧開展的慈悲,才是圓滿的,智慧與慈悲完成,才能夠成佛,時時刻刻安住在空性中,安住在清淨心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後,自淨其意。如果境界夠高,像六祖惠能大師一樣,直接自淨其意,這是最高的極致,是無始以來修行的功力,在這一世整體顯現力用,一切皆不可得,一切皆空性。
禪修也是如此為著要成佛,請大家要認真禪修,應用任何的禪修法門,但是要知道,即非任何的禪修法門,是名佛所說的禪修法門。不執著就清淨。
【般若中觀禪觀第六支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