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5-唯識瑜伽觀

唯識瑜伽觀(三)

鄭振煌教授主講
【唯識瑜伽觀第二支香】
第一堂課打坐,要諸位菩薩體會離於常邊、無常邊,以及離於我邊、無我邊。不曉得諸位有沒有找到要領?所謂離於二邊,就是緣起緣滅。緣起的時候,不要說是常;緣滅的時候,也不要說是無常。現在透過運動,請大家體會如何離於常與無常。
現在先做逆式呼吸,用胸部呼吸,看看能不能夠常?呼吸到極限,不能夠容忍的時候,你一定要改變。一直吸氣,吸到很滿,滿到不能再滿,這時氣都在胸部。好,閉氣;我們假定現在是常。如果已經忍耐不了,你就要慢慢呼氣,這個時候就去體會:常不是真實的,常不是永遠的。
體會到常和無常都不是真實的,只有「常無常」才是真理。因為是緣起緣滅,因緣合則起,因緣離則滅。所以,一切的法相離於常和無常。
現在再來做腹式呼吸。吸氣,肚子往外膨脹,吸飽到不能再吸,氣留在肚子。現在是閉氣的狀態,不可以呼氣。能夠一直保持這個狀態而不呼氣嗎?不行!所以,慢慢地再放下來,慢慢呼氣。讓大家體會離於常、無常二邊。
再來練習五陰的色。色法的常無常才是真理,要和常無常相應。
色陰分內色與外色。內色就是自己的身體,可以分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就是感官世界。感官起作用的時候,才會覺察。感官是什麼呢?譬如下雨,聽到淅瀝淅瀝的聲音,耳根一直在起作用;雨停,沒有聲音的時候,就是耳根沒有在起作用。你就去觀察,雨能夠一直下嗎?你的耳朵能夠一直起作用在聽嗎?《楞嚴經》講返聞聞自性的聞性,聽聞的能力來自於心性,這是不同的理論,觀法不一樣,不是一般講的耳根。一般講的耳根,一定要各種的因緣具足,才能夠有耳識生起。所以,我們就所讀的《阿含經》的修行法來修。現在練習,離於內色的常和無常,用耳根為例子,現在眼睛閉起來。只有在有聲音的時候,耳根才起聽覺的作用,沒有聲音的時候,耳根就沒有起作用。
接著,可以觀察呼吸,慢慢地一直吸氣,你能夠一直吸嗎?不能!吸氣到盡頭,你就停住;之後,一定要再呼氣,慢慢地一直呼,呼氣到盡頭,停在那個地方,看著,能夠停多久;最後,還是要再吸氣。
吸氣和呼氣,構成一個真理,一個整體,一個現象。真理是常無常,也就是有無二邊合而為一,這個才是真理。每天有晝有夜,晝夜合起來才是一天;生命有生有死,合起來才是生命,才是真理。不能夠永遠是生,也不能夠永遠是死,生和死其實是一體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有什麼好怕苦的?人生哪裡有苦?人生是苦與樂,這才是真理。不可以講人生是苦,不可以講人生是無常。從這裡讓我們體會佛法非常好的知見。
打坐的時候觀察,第一個方式,耳根有沒有經常在聽聲音?第二個方式,覺察呼吸,能夠一直呼氣嗎?呼氣到盡頭,停下觀察,那種不再呼、不再吸的狀態是什麼?如果觀察到沒有妄念,那就表示你的念頭漸漸減少了。但如果有妄念,不要懊惱,這是正常的現象。然後,不得不吸氣的時候,再慢慢地吸氣;再閉氣,在這個空檔觀察你的起心動念。
了解呼與吸構成一個真理,不行只有呼沒有吸,也不行只有吸沒有呼,都不要去執著。呼只是呼,吸只是吸;呼只是因緣,吸也只是因緣;一切都是真理。enjoy呼吸,enjoy你的存在,enjoy你的生命。不要走極端,不要像一般人所說的,我的業障很重啊!沒有所謂業障輕重的問題,完全是自己的妄想,自己的分別心,我們要放下分別執著,認真體會整體的中道見。所以,禪修就是摸索,看看有沒有抓到常無常的修行法。
常無常只是一個代表的字眼,代表一個整體的二部分,這樣子而已。當然,常與無常之間,也有生住異滅。從滅到生,滅後慢慢醞釀,蓄勢待發,而後有。從有到無,也會有生住異滅,都會有過程,而不是突然地由生到滅,或由滅到生。現在的電器用品為什麼不容易壞?因為使用的變電系統,它是漸進式的。漸進就是佛法的真理,現象一直在變化,由生到滅、由滅到生,都是瞬間在變化的。
我們觀察瞬間的變化,離於常與無常,才是諸法實觀。
【唯識瑜伽觀第二支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