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5-唯識瑜伽觀

唯識瑜伽觀(七)

鄭振煌教授主講
【唯識瑜伽觀第四支香】
這堂練習唯識觀。唯識觀和四念處的修行法不同。
四念處修行是不起任何主動的思惟作用,只是就身受心法客觀了解,身出現什麼現象,受出現什麼現象,心出現什麼現象,就觀察出現的現象。四念處屬於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修行法,僅就認識論而言,沒有談到本體論。
唯識學談到本體論。談到本體論的意思是追究: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認識?我們以為看到諸法實相,以為看到的現象絕對是對的,聽到的聲音也絕對是對的。可是,我們都忘記,成見主宰著認知作用,自己過去的經驗、自己的記憶影響自己的認知。
怎麼修唯識觀呢?不再用原始佛教的修行法。找出自己最討厭的人,或最討厭的事情,或者,如果你沒有討厭的人事物,就想出你最愛的、最執著的對象。然後思惟:我為什麼討厭某一個人事物,那一個人事物是真的那麼壞嗎?是真的讓我不得不對他討厭,不得不對他瞋恨嗎?或者,這是我阿賴耶識中的瞋恨種子所起的現行,一時的無明?
如果,都沒有瞋恨的對象,只有愛、喜歡的,就把我們所愛、所執著,會引起煩惱的人事物把他想像出來,然後觀察:他們是真實的嗎?我們的執著有沒有讓自己解脫呢?或者讓自己的心罣礙呢?我們經常會有這種發現:當我們沾粘得太厲害的時候,往往會讓自己有所牽掛。這種牽掛是理性的嗎?
現在修唯識觀,主動思惟會讓我們罣礙,或者瞋恨,或者貪著,會讓我們的心不得自由的對象、人事物。好!想出來以後,用三觀(空觀、假觀、中觀),用「唯識義」觀。如何用唯識義觀呢?身語意的造作不離此心所變現,是心所變出來的。心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種子習氣產生異熟變,並非是事實的真相。
事實的真相,一切皆空。即使是我們所恨的人,所討厭的人,所貪著的人,都是不離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只是四大所假合的身體。如果他的主意很壞,他的心腸很壞,也只是地水火風空識六種性質而已。所以,他根本就是空的,根本就是虛幻的,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我們之所以會罣礙、不自由,是因為阿賴耶識中還有無明的種子,還有分別的種子,還有情執的種子,沒有般若智慧,內心習氣異熟變所變出的執著。
所以,我們練習唯識觀:
第一,把自己所罣礙的對象想出來,不論是瞋恨或貪著,人事物都可以。
第二,修三觀,空觀、假觀、中觀。
第三,分析為什麼會這樣子的看待某一個人事物,這樣子的瞋恨或者貪著某些人事物,是否和阿賴耶識中的種子習氣有關,也就是和你的無明有關?是否和你的我執、法執有關?
先找出你最罣礙的人事物。這就是對治自己的習氣,不論是讓你瞋恨,或讓你貪著,把最嚴重的抓出來,然後次第觀,依照剛剛的方法觀察。如果第一個對象已經思惟後,再找第二個,甚至於第三個,一一把阿賴耶識中的糞,心裡頭的髒東西,通通把它們挖出來。我們在禪修,不能夠情緒發作,這是消業障最好的方法。因此,必須很真實地與自己的習氣相對,面對面觀照它。這時就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是自己的無明、無知!提起般若智慧,提起心性。
最罣礙的對象抓出來,然後修三觀。三觀修完後,就去看是不是和自己的過去習氣有關?和我執、法執有關?我們一直消除業障,到最後知道,原來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人生就是這個樣子。我為什麼要那麼煩惱呢?我為什麼要那麼罣礙呢?我為什麼不做一個解脫自在的佛呢?現在就可以成就,不必等到西方極樂世界才成就。一心三觀圓滿成佛。大家努力,從唯識學來成佛。
【唯識瑜伽觀第四支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