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

夢幻中陰

夢幻中陰   鄭振煌

壹、顯教解夢

一、釋義
夢幻:Dream and il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phenomena.
中陰、中有:Bardo, in …… between
睡夢中陰:淺睡、熟睡、做夢、醒來的中間狀態。夢幻中陰:視一切法如夢如幻。
中陰充滿[希望]和[害怕]的不安全感。
此生中陰的教授,比喻為鴿子歸巢之修行指導;[夢幻中有導引.迷亂自解脫]喻為暗室燃燈之修習導引。
CBETA
搜尋  夢49,547則,夢幻1,811則,泡影406則,夢幻泡影309則。
夢(梵svapna,巴supina,藏rmi-lam)
夢為睡眠中之妄想,幻為幻師所做,二者皆虛假不實。
小乘佛典:以夢之本身為對象,意圖假託夢以暗示重大的事件或轉變;屬於原始、自然的觀點,如佛母摩耶夫人夢白象從右脅入胎而懷悉達多太子。
大乘佛典:論述夢的本質及其實體之有無、善惡之差別等根本問題。立於批判、形而上學的觀點,如《般若經》等大乘經典所說一切法如夢的譬喻。
原始佛典較少論及夢的本質。部派佛典《俱舍論》之七十五法,及大乘唯識思想之百法中亦未列夢。若勉強言之,屬於心所有法之不定地(aniyata-bhūmika)者中有睡眠。夢即屬此睡眠。
江味農《金剛經講義》:「不慧學佛以來,前二十年,雖修種種法,作種種觀,毫無進步。一日於此四句偈忽若有悟,依此修觀。初亦若即若離,若明若昧,未成片段,並無甚效。繼悟應於一切境緣上,極力作意而觀察之。雖一極小之事,或極順心,或極不順心之時,皆以如夢幻等道理印之。即修持佛法,亦以如夢幻等道理印之。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如是久久,雖於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功夫尚淺。然實從作此觀起,此心漸覺空空洞洞,於一切境界,漸能無動於中(同衷)。看經時眼光便覺亮些,念佛時亦覺踏實些。今請諸君試之,必有受用。當知博地凡夫,欲回光返照,舍(同捨) 此無下手處也!]一生得力於般若,從事參究,早得消息,豁然開悟,一心常在定中。晚年有五年夜間無夢,臨終金光片照。阿彌陀佛接引,安然往生。
 

二、《大毗婆沙論》說夢
最早論述夢之本體者,為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論》(佛滅後四百年,迦膩色迦王護持由世友等五百阿羅漢結集;或與大智度論同時二世紀)卷三十七,論夢為實有、夢之自性、夢中見五境之理由、夢與界趣處及補特伽羅的關係等。
「諸睡眠時,心心所法於所緣轉,彼覺已隨憶能為他說,我已夢見如是如是事,是謂夢。問若夢所見,覺已不憶,設憶不能為他說者,為是夢不?答彼亦是夢,但不圓滿。若圓滿者,是此所說。問夢以何為自性?答即以夢時心心所法而為自性。有作是說,意為自性,由意勢力,諸心所轉取夢境故。]
「應說五緣見所夢事:一由他引,謂若諸天、諸仙神鬼、呪術藥草、親勝所念及諸聖賢所引故夢。二由曾更,謂先見聞覺知是事,或曾串習種種事業,今便夢見。三由當有,謂若將有吉不吉事,法爾夢中先見其相。四由分別,謂若思惟,希求疑慮,即便夢見。五由諸病,謂若諸大不調適時,便隨所增,夢見彼類。
「問何界趣處有此夢耶?答欲界有夢,非色無色,彼無睡故。於欲界中,有作是說,四趣有夢,唯除地獄,彼由苦逼無睡眠故。應說地獄亦容有夢,如施設論說,等活地獄中雖熱所逼,骨肉燋爛,有時冷風所吹,或因獄卒唱活,彼即還活,骨肉復生。苦受暫停,便生少樂。由此故知,亦容有睡,因斯有夢。
「問何等補特伽羅有夢?答異生、聖者皆得有夢。聖者中從預流果乃至阿羅漢、獨覺亦皆有夢。唯除世尊,所以者何?夢似顛倒,佛於一切顛倒習氣皆已斷盡,故無有夢。如於覺時心心所法無顛倒轉,睡時亦爾。
「問佛亦有睡眠耶。答有。云何知然,契經說故。如契經說,諸離繫子來至佛所作,是問言:喬答摩尊有睡眠不?世尊告曰:祠火當知。我極熱時、為解食悶,亦暫睡眠。彼復白佛:世有一類沙門梵志作如是言,有睡眠者即是愚癡。喬答摩尊將無是事?世尊告曰:若有諸漏雜染,後有生老病死苦果。未斷未遍知而睡眠者,可名愚癡。佛於諸漏雜染、後有生老病死苦果,已斷已遍知故,雖有睡眠不名愚癡。然諸睡眠略有二種。一染污。二不染污。諸染污者佛及獨覺阿羅漢等已斷遍知。不染污者為調身故,乃至諸佛亦現在前,況餘不起(無生)。故知諸佛亦有睡眠。是故睡眠通五趣有,中有亦有。在胎卵中,諸根身分已滿足者,亦有睡眠。
「問夢所見事,為是曾更?為非曾更?設爾何失?若曾更者,云何夢見有角人耶?豈曾有時見人有角?契經所說復云何通?如說菩薩於一夜中作五大夢,一者夢見身臥大地,頭枕妙高山王,右手攪西大海,左手攪東大海,兩足攪南大海。二者夢見有吉祥草名曰堅固,從臍中出,漸高漸大,遍覆虛空。三者夢見有諸蟲鳥,身白頭黑,緣菩薩足極至膝輪,還復退落。四者夢見有四色鳥,從四方來至菩薩邊,皆成一色。五者夢見糞穢山上,經行往來而不被污。菩薩何處曾更此事而夢見耶?若所夢事非曾更者,云何菩薩非顛倒耶?有作是說,夢所見事皆是曾更。問若爾云何夢見有角人耶?豈曾有時見人有角?
「答彼於覺時,異處見人,異處見角,夢中惛亂見在一處,故無有失。復次於大海中有獸似人,頭上有角彼曾見之,今還夢見,以大海中遍有一切有情形類,故名大海。
「問菩薩五夢復云何通,菩薩豈曾更如是事?答曾更有二,一者曾見,二者曾聞。菩薩昔時雖未曾見,而曾聞故,今夢見之。問菩薩何時聞如是事?答曾於過去諸佛法中,修習梵行。彼佛亦曾夢見斯事,為其宣說,從彼得聞,故今夢見。有作是說,劫初時人亦有夢見如是事者,從彼傳說菩薩得聞,由此今時復還夢見。復有說者,夢所見事非必曾更。問若爾云何菩薩非顛倒耶?答此是無上正等菩提之先兆,故非顛倒攝。]
此外,經集部《阿難七夢經》、本緣部《雜寶藏經》敘述迦旃延為惡生王解八夢、阿含部《佛說舍衛國王》、阿含部《須摩提女經》等全然以夢為主題。
經集部《出生菩提心經》謂夢蓮華、繖蓋、月輪、佛像等,名四種善夢。
 

三、《大智度論》、《善見律毗婆沙》說夢
《大智度論》卷六,列舉五種夢因:「有五種:若身中不調,若熱氣多,則多見火,見黃、見赤;若冷氣多,則多見水、見白;若風氣多,則多見飛、見黑;又復所聞見事多思惟念故,則見;或天與,欲令知未來事故。是五種皆無實事而妄見。人亦如是,五道中眾生,身見力因緣故,見四種我:色陰是我,色是我所,我中色,色中我;如色,受、想、行、識亦如是;四五二十。得道實智慧覺已,知無實。]前三者相當於《婆沙論》的第五因諸病,第四相當於《婆沙》的第二因、第四因,第五相當於《婆沙》的第一及第三因。
較《大智度論》晚約二百年成立的《善見律毗婆沙》卷十二,列舉四種夢:「夢有四種,一者四大不和,二者,三者天人,四者想夢。……四大不和夢者,眠時夢見山崩,或飛騰虛空,或見虎狼師子賊逐,此是四大不和夢虛不實。而夢者,或晝日見或白或黑,或男或女,夜夢見,是名,此夢虛不實。天人夢者,有善知識天人,有惡知識天人,若善知識天人現善夢,令人得善。惡知識者,令人得惡想現惡夢,此夢真實。想夢者,此人前身,或有福德或有罪,若福德者現善夢,罪者現惡夢,如菩薩母夢菩薩,初欲入母胎時,夢見白象從忉利天下入其右脇,此是想夢也。若夢禮佛誦經持戒,或布施種種功德,此亦想夢。]
三書中,《大毗婆沙論》肯定夢,《大智度論》謂五種夢皆無實事而妄見,係全面地否定夢;《善見律毗婆沙》則說四大不和與先見二者乃虛假不實,天人與想夢二者為真實之夢,折衷前二書肯定、否定的立場。

四、佛托胎、出家與入滅之夢
佛典中述及夢的經文相當多,最常見者為佛托胎之瑞夢與佛入滅之悲夢。
《善見律毗婆沙》卷十二、《俱舍論》卷九、《摩訶摩耶經》卷下等所記述者,均大同小異,唯前二經所說白象入摩耶夫人之右脅一事,異於第三經所說夢一金色天子乘白象入母胎。又,《異部宗輪論》、《部執異論》所述與前者相同,《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之描述與後者相同。
《涅槃經後分》卷下、《大智度論》卷三、《摩訶摩耶經》、《佛般涅槃經》、《大般涅槃經》卷下、《大唐西域記》卷六〈拘尸那揭羅國〉條等均曾述及。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法苑珠林》卷十,敘述佛出家之夢。
 

五、大乘經論以夢譬喻法門
《大般若經》卷四五一〈夢行品〉、《大智度論》卷七十五〈釋夢中入三昧品〉等,記述釋尊、舍利弗、須菩提、彌勒等四者之間,探討[夢中之業]之對話(由此可見大乘經典立於批判、思索的立場而論述夢)。《大智度論》卷七傳三人淫女之夢。《法華經》卷五〈安樂行品〉記述修安樂行之人,夢中可感五好相。又,《大方等陀羅尼經》卷一列十二夢王,以之為陀羅尼經之守護者,《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二〈夢見金鼓懺悔品〉述及妙幢菩薩夢見聽受金鼓所說懺悔品,此等對夢之見解與上述諸說不同。《佛說大方等頂王經》載,一切諸法猶如幻化,幻化本空,悉無所有,然迷惑之凡夫妄執有[我、我所]及一切萬法,故沈淪於五趣之中,輪轉不已。
佛典中,常以[夢]與[幻]比喻一切法之非實有,如《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對於一切法如夢幻之說,入楞伽經卷四:[諸凡夫癡心執著,墮於邪見,以不能知但是自心虛妄見故。(中略)是故我說一切諸法如幻如夢,無有實體。]《十住經》卷三以夢中渡深水喻悟道。《大寶積經》卷七十三以下藉夢說境界空之理。又在十喻中,[夢]喻示諸法無自性之理。
《大智度論》卷六云:「如夢者在夢中,雖無實事而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夢者眠力故,所見並不如實,人亦如是,無明眠力故,種種無而見有,所謂我我所男女等。]卷七敘述有三人夢與淫女行欲事,覺醒後,翻然了悟諸法皆空之理。
唯識家以夢事譬喻遍計所執之空無。《唯識二十論》則以夢醒時為例而說無境之理。
夢的種類:《佛說出生菩提心經》、《眾許摩訶帝經》卷三說有四種夢;《過去現在因果經》說有五夢,《方廣大莊嚴經》卷五說有七種夢,《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二十四說有八夢,《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二十五更說有十一種夢。
醒夢的真相:顯現、現量見、過後成空、緣起生、自心迷現
 

六、幻
《佛說大方等頂王經》載,一切諸法猶如幻化,幻化本空悉無所有,迷惑之愚俗自計己身及他身悉為所有,故沈五趣。《十住毗婆沙論》卷七云(大正2658b)︰[在家菩薩於妻子等應生幻化想,如幻化事但誑人目,行業是幻主,妻子等事不久則滅。如經說,佛告諸比丘,諸行如幻化,誑惑愚人,無有實事,當知因業故有,業盡則滅。]
 
 

貳、〈夢觀成就法〉(摘錄自《明行道六成就法》第三章)
夢觀成就法分四︰(1)明悉夢境,(2)轉變夢境,(3)認識夢境為[嘛雅],(4)習觀夢境之實相。
第一節 明悉夢境法
明悉夢境之修習法有三︰(1)依心願力,(2)依風息力,(3)依觀想力。
(1)
依心願力之修習者
此亦云初步之明悉夢境法。謂依修習,使能了別之識,得恒常相續而無斷。即於日間一切緣務不失覺念,於一切法皆為夢幻。又當堅具心願,必欲明悉夢境真相,於是入夜當眠寢時,更復懇祈禱上師,且必堅具定當了知之心願。如是緣是心願之力,自當於其所夢之境,明悉無遺。如偈教有云︰[諸因緣得果,皆由心所成。]
(2)
依風息力之修習者
謂右側體眠,如獅子臥。以右手之名指大指,抵壓喉部顫動脈管,而以左手指遮揜鼻孔,合口貯液。如是眠睡者,於其所夢境相,當得同於醒時,一一經歷分明,而無散失。如是修習慣熟已,即得所有夢中醒中,一切幻法現相,歷歷明悉,而無遺矣。
(3)
依觀想力之修習者,此復分三
(
其一)初謂觀想本義。此即觀想自身,成就前述之金剛佛母體,於其靈脈之喉輪中,有紅色[阿]字放射光明,此為金剛報身之真體(喉輪至喉管間,有穴管狀,長三寸餘。當靈力活素靜止其中之時,熟睡無夢。若於其中動盪之時,則夢境生)。緣於此紅[阿]字光,照射法界,於是世間幻法,得以現見。但當知其惟是幻現,元無實體。此則同於光明入境,映現諸相;而鏡中幻相,本非實有。行者如是作觀成熟已,自得於所夢境,明悉照了也。
(
其二)次︰觀想之效益。此謂夜間眠時,如上作觀,晨朝醒起,即作前述之壺式息七反,又堅誠祈願十一反。欲求明悉所夢各境,復於眉間骨際,專念觀想示色明點(此眉間明點觀能成就慧目)。若為血分過盛之人,則改觀此明點作紅色。若為神經過敏之人,則改觀此明點作綠色。惟如依此法而仍未明悉其夢境者,則當改於眠時增作此明點觀法外,於晨朝醒起時,修壺式息二十一反,堅誠祈願亦作二十一反,又復於密處根部,觀想如丹丸之黑色明點,則所有夢境,當得明悉而無餘矣(大凡密乘行者,未克成就於某色相之明點觀者,必其神經系統有何阻礙,或空行眾等發生留難,則其上師能審察知之,而隨其機宜,改示以他種色相之明點觀法)。
(
其三)三︰防夢散失者,此復分四
一者︰人於夢中,方欲明悉其夢之境相,乃忽然醒起,散失其夢。對治之法,為多服食滋益於體之飲食及多運動身體,使其睡夢得安久深入。
二者︰人因疲勞過甚,則所夢繁雜,且多重複。對治之法,則為於其所夢,常觀想之,且堅具欲求明悉之心願,更加以壺式息及明點觀之合作法。
三者︰人於身心,感受劇烈憂苦恐怖者,所夢之境,往往極多,醒後又復散失,一無所憶。對治之法,則為避免一切穢惡堪刺激之境事,再加復受三摩地之大灌頂,及於密處中央作明點觀。
四者︰偏於沉寂消極過甚者,則無其夢境。對治之法,於修壺式息時,同時於密處中央作明點觀。且須特依儀軌,精誠修作,於喜悅護法空行等眾,謂如[毗囉]及[扎格尼]眾等,諸供養法。
第二節 轉變夢境法
轉變夢境者,譬如夢中見火,當自思惟斯夢中火,有何足畏。如是堅定自信,猛利以足踏蹈火上。凡於夢中見任何種似此之境,皆猛利以足踏伏之。修習於此已純熟時,即堪進發心願,深信欲樂求得見於諸佛淨樂國土。於睡眠時,修習於上述喉輪穴內之阿字紅色光明觀想法。同時堅誠祈願,即令得見於其所欲之淨樂勝境,所有彼中依正莊嚴,如教所示,於心念中一一分明。能如是專一其心念以觀修者,定當得見於其所欲之淨勝境界。如都史內院、西方極樂世界、東方金剛喜知世界等諸勝境,此乃夢觀修習中之一實驗法門也。
第三節 認識夢境為嘛雅
認識夢境為嘛雅者,如偈教云︰[云何認識夢境幻?先當遣除恐怖想。夢火轉水以對治,夢微物者轉成大。夢見大物變成小,如是了達形色幻。一轉成多多轉一,一多等幻亦皆了。依此精勤不斷修,直至究竟了於幻。](此為教瑜伽者,對於一切大小一多等諸幻色,發展自心靈力,使之隨於心念,而能轉換。蓋即緣於心靈作用之實地驗習,能依己之意志力,改變幻夢中之境相。進一步,則為明了幻夢之法,原為隨心所變現,等同海巿蜃樓。又進一步,則為明了於醒時,一切見聞覺知,都是生死夢幻,無一實在,所謂嘛雅而已。其最後之一步,則為得大認證,豈惟生死夢中,無一而非幻相;即如所謂十法界中,自其最極卑劣,上達以至於最極高勝之佛土中,其中所有情與無情,依正莊嚴,亦可等觀之,同於此心所變一絕大夢境中之種種容物。於是方得印證於根本正智,而塵剎相入滴海交融無二無別之涅槃大樂境界。一時舉體當前,彼無所不具,無盡無餘,一切智智之真實體性,妙明真心之究竟真相,即此是矣)。行人至是,當自觀察,我今所有之身,無異夢中之幻身。其他各各有情之身,亦復如是。又當善觀彼彼諸身,等同本聖諸尊嘛雅所幻化。如是自得認識所有一切,皆是嘛雅矣。
第四節 習觀夢境之實相
習觀夢境之實相者,即修習於所云[諸法一如觀]。謂即應用於夢中能生諸聖淨相境之薰習,使成究竟清淨也。行者對夢境中現見聖相,專念注觀,不作任何他想,保持安住於其淨境,則此聖淨相境,久之自與無相之心,調融無間,合為一體。而真實際清淨光明,同時曙發。修習於此已成熟者,則可任於醒中夢中,所有一切境相,悉皆洞達其幻,且明悉其皆由彼一大清淨光明藏中之所出生。至是乃得了了於色心諸法,究竟一如也。
  
 

叄、醒夢辯論歌 · 幻樂眾音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堪布益西彭措譯
嗡索德! (願吉祥!) 
稽首文殊大聖尊,至心禮已宣此言。 昨夜夢中美妙境,今朝所遇顯現法, 
二者最初同等生,二者最終同等滅, 夢執夢現以為實,醒執醒現方為真。 
醒夢今辯誰為真。 
誇大顯現醒者言,夢汝現者是迷亂。   紛紜幻變夢反詰,非僅我迷汝亦亂! 
我醒不迷有明證,現前顯現故真實。   夢者如實回彼言,夢亦有此故不定! 
今無此故謂決定, 來日無此故不定!   吾現量見故決定, 吾亦見此故不定! 
此則堅久謂決定, 歷時長短誰亦有!   夢裡瞬間穿山過,醒能如此謂汝真。 
今能聚緣亦如是,無緣夢中亦不能!   夢中無緣亦能現, 何故不能恆如此! 
汝夢亡親仍具情,曾無子侄亦有生, 我則無有如此事, 以有非能成立有。 
汝醒子等何故有?昔人已逝可複生,無者亦可現為有, 於汝雖有現今無。  
 
於汝已亡我則見, 於汝為無我有生,汝無我有本平等!                    
夢中雖享天餚膳,晨醒非能除飢渴; 晝於妙宮安然寢,至夜不遮夢雨淋!
彼無實義自迷現, 醒時飢等亦妄現! 夢境醒時知為假。               
夢裡豈知醒見假? 夢能暴露醒見假,醒於夢現有何害?
 
爾後智慧大法官,派遣妙慧審判員, 告於爭論雙方言:                
 
倘若如此而宣說,雖有多言量已足,我於汝二作裁決, 
汝二亦真亦虛假。未察各於自位真, 察則一過為一揭,實際平等無差別。                 
汝二雖然悉不真, 夢迷許迷性正直, 醒汝迷亂說不迷,固執不捨當懲治。  
夢雖愚迷然正直,醒雖精明反更愚, 堅與不堅由習因,二者自果則無異。    
汝今跟隨夢者後,彼此見行應合一, 言訖念繩繫醒者,交付夢手不許離。 
汝二莫爭應和合,違成三千破敗魔, 和為三世引導師,知此彼此悉獲益。 
此後雙雙知無別,見誰遇誰同等作, 從此二者爭論息,二心所緣轉成一。
 
集諸同類異類語,無有定規唱一曲:不同不同眾人說,同等同等彼有錯, 
如是同等同等義,說尚鮮少知更稀。 知於醒義皆同等,夜時亦等無錯謬,    
此義極要然愚思,似成交錯而顯現。 今以幻化王教言,不徒虛言觀察義,
 
我二接觸戲樂中,未食而嘗甜蜜味, 未飲而品醉人舞,未排而賞奇妙戲, 
再無勝此關要矣,諸位心中將此記。 此後二者融為一,一亦融入虛空裡。
隨後妙慧審判員,呈禀慧王此結局。 王心歡喜笑呵呵,汝擅調和之風規。
 
從今乃至虛空際,如鵬展翅自在飛,無畏虛空此王政,交付於汝善守持!
 
虛空花園此境中,風吹淳蜜紛飄降, 食兮食兮此行去,何時亦無窮盡矣!
彼處賢美石女女,悅意稱心而嬉戲,無老春妃賜予你,與伊融合享妙樂。
 
以接觸彼之喜樂,所有三有之安樂, 猶如甘露前嘔物,於彼貪執當鬆矣! 
如是言彼亦行彼,將與慧王融一體。此等經驗雙關語,察則易解不察難,
思則義大不思小,大喜樂地德者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