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如來藏禪修教觀
一、如來藏義(一)佛教思想的極致
如來藏思想是佛教中最高、最極致的思想,一方面包含從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以來探討現象的原理,另一方面又包含對於現象本體的探討。
佛法主張一切有為法皆是緣起的,本來認為一切諸法是沒有本體的,並不如外道所說,有一個造物主,有一個本體,有一個生起的因。可是,由於外道、其他宗教都主張有一個本體,有一個生起一切萬事萬物的主因,所以佛教慢慢也隨順這種思想而提出它的本體論。
佛教的本體論,與其他宗教、其他哲學的意涵不同。佛教的本體並不是生起的因,它只是一切現象的所依。生起的因和所依是不同的。生起的因,就是它本身可以製造、可以生產,意思是萬事萬物都是由這個因所製造的。譬如,唯心論主張一切萬物都是由心——神靈所創造的。唯物論主張一切的精神作用是由物質所產生的,更進一步解釋,人或有情眾生的精神作用是由身體(物質)所產生的。心物合一論主張有兩種因,心和物——精神和物質合起來,創造一切眾生,以及一切的萬事萬物。多因論主張除了心、物以外,又加上其他的時間因緣,或空間因緣,就有了多因創造一切的萬事萬物。
佛法主張的緣起論並非是一因論——唯心或唯物,也不是二因論——心物合一,也不是多因論;所謂的因,是說它本身是一切萬法的製造者。緣起論並沒有所謂製造者,並沒有所謂生產的因,而是「緣起」。固然說因緣和合而有果,可是因又有因,果又有果,這中間必須靠著各種各樣的緣——因的因緣、緣的因緣、果的因緣,一切都有它們的因緣,所以一直在無常變化,並沒有固定的狀況。一切的事物,無論心靈的也好、物質的也好,都是依他而有,所以無自性,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因,沒有一個造物主的因。
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提出五陰無我的現象緣起論;大乘《般若經》在現象緣起論的基礎上,提出緣起故無自性、人無我法無我的空性論;大乘唯識學提出「萬法唯識現,三界唯心造」的「境無唯識」論,一切萬法是心在覺受、心在思惟、心在辨別的。揉合這些理論,發展成「體相用一如」的如來藏思想。
(二)釋義
要談如來藏的禪修教觀,必須先了解如來藏的意義。如來藏,梵文tathāgatagarbha;tatha是如;agata是來;garbha是藏,胎藏、含藏的意思。
1. 如之義
梵文tatha翻譯為如,翻譯得非常美。「如」是自由自在,沒有任何罣礙,沒有所謂被卡住、阻擋住或是不順暢的。如,隨著因緣而流動;有因緣,它就流動,有現象發生;沒有因緣,它就自然停止。動也罷、靜也罷,隨波逐浪,任何的境界、生老病死的狀況,都是隨緣自在的。修行者的心是流動的,是無罣礙的,可以接受一切的境界,不會被境界所影響、繫縛,這稱作「如」。
2. 來之義
來的梵文是agata。gata是去,前面加a,即與原意相反,所以agata是來。來就是去,去就是來,而且去就是不去,來就是不來。要用去也可以,要用來也可以,因為去是無自性,是因緣,並沒有真的去;來,也不是有任何的自性,或有任何不變的因緣造成來的結果。因為一切有為法既然都是因緣和合,所以我們認為有現象的產生,其實並沒有真的、固定的現象,它只不過是一些因緣湊在一起。
但是眾生會有聯想的作用,執著因與緣是一體的,所以賦予名字,認為它是真實的。修行者、禪修者則不是如此,他會觀察一切事物,包括心理作用在內,都是各種因緣假合的,哪裡有果的出現呢?根本沒有果。譬如分析一盆花,有花瓣、有花梗、有葉子陪襯,但這些花瓣、花梗、葉子,甚至顏色等等,又有它們的因緣。花並不是真正的花,眾生無明、愚昧,沒有見到真相,才認為有真的花。花的真相,是由各種的花瓣、花梗、葉子,乃至於形成過程所需要的陽光、水分、土壤、種子等等無盡的因緣,才有這盆花的出現。其實這盆花並不存在,它只是我們無明認為它存在,我們只是藉著這盆花的名言來指出這個東西,它只不過是一切的因緣假合,更何況在當下一切的因緣又在改變。
所以,去並不是真的有去,來也不是真的有來,因也不是真的有因,緣也不是真的有緣,果也不是真的有果,因緣果報一切皆空。來,在修辭學上比「去」美;去,好像就離開了,與我無關;而來是與我有關的。
佛的十大名號有一個稱為「善逝」(sugata)。善逝就是好好地去,這是解脫道的意涵,好好地離開世間、煩惱、無明。
3. 如來之義
Tatha, agata合起來為tathāgata,就是如的來,是大乘菩薩道的名詞。來,是來到這個世間,來到眾生這裡,來到真理這裡,比較親切,而不是解脫道的善逝。
如來,有大乘菩薩道的意涵。
4. 藏之義
藏,梵文garbha,含藏的意思。一切事物都含藏有如來性,包括花、草、山河大地,以及眾生本身。我們的心都帶有如來性,即使是煩惱心,貪瞋癡慢疑無明,還是帶有如來性。
為什麼會煩惱?是因為有無明。為什麼會無明?是因為有分別。為什麼會分別?是因為沒有看到真理,沒有看到萬法是虛妄的。心理的執著和煩惱是如來性,快樂和解脫也是如來性。因緣具足,似乎有某個現象產生,其實都是眾生的無明,才假借如來、善逝或其他的名號稱呼某件事情而已。
5. 如來藏之義
如來藏,即知其涵義,藏有如來性。
換言之,一切事事物物,包括心理精神作用,以及物質都有如來性。所以與惡無關,與善也無關,它是普遍存在於一切的現象,能夠證得這個道理,就稱為如來。善逝,是解脫道,是出離三界、出離煩惱的;如來,是大乘菩薩道,是入於三界,與有情眾生息息相關,非常密切的。因為了解如來性、真如性,雖在三界,卻是解脫自在的。
一切萬法皆有如來性,可以因緣和合而有某種現象,因緣離散而現象消失。如來藏是清淨的,遠離善惡的分別,遠離大小的對待,遠離有空二端。
在佛教思想中,如來藏是最高的思想。所謂如來藏,本來是指成就如來的胎藏。傳到中國以後,如來藏發展為不僅是胎藏的種子理論,而且包括如來真心的莊嚴相、功德相,以及功能。如來藏是一切衆生的本心,也是一切衆生所具足的,如果衆生有生滅的分別心,就進入六道的輪迴;如果衆生能夠隨順因緣果報,自然就可以進入真如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