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6-如來藏禪修教觀
如來藏禪修教觀(四)
五、以三義解如來藏
《大般涅槃經》以涅槃的常、樂、我、淨來描述如來藏。此外,就如來藏解釋,還具有三義,出自《楞嚴經》:本妙圓心、元明心妙、妙明心元。
(一)本妙圓心 空如來藏
本來妙寂,圓滿心體,不變空藏。一切諸法的本性是畢竟空,但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而是妙不可言的寂靜。就本來面目,就體而言,是寂靜的。但猶如虛空一般,雖然是寂靜空無一物,任何的因緣現象、假相都可以在這個虛空中出現。
有情眾生雖然現在有不同的心,煩惱心、無明心或清淨心、善心,但我們心的本體並沒有善、惡,沒有染、淨之分,是畢竟空、是圓滿的心體。所謂的圓滿,指眾生的本心超越一切對待,沒有任何的缺陷。因為超越對待,畢竟空,所以沒有所謂的圓滿不圓滿,而且是一種動態的畢竟空,能夠產生各種各樣的作用。否則,畢竟空如果是指完全不存在,完全不變化,如此就沒有辦法產生任何功能。所以,心體是圓滿的。雖然從本體來看,本來空寂,但是卻能發揮見聞覺知的作用。
本體空寂圓滿,這是指如來藏不變的這一部分。因為本來空寂,所以不變,又稱空如來藏。如來藏空的特色,在任何的對待現象出現以前,本來是遠離一切現象的畢竟空。
(二)元明心妙 不空如來藏
元明心產生妙用。元明是元具明照,妙用是稱心妙用,隨緣不空藏。
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佛性不是外來的,佛性不是求來的,佛性不是得到的,甚至於佛性不是聽聞佛法才有的。不聽聞佛法照樣有佛性,煩惱痛苦照樣有佛性,這個佛性也不是辛苦工作、修行的結果。元具明照的作用,我們本來就具有,可是要注意,不是空無一物的有,而是具有佛性的妙用,它的妙用如般若智慧一般,能夠照見一切諸法的實相。
元具明照,能產生各種各樣見聞覺知的作用。透過眼睛有見的功能,透過耳朵有聽的功能,透過鼻子有嗅的功能,透過舌頭有嚐的功能,透過皮膚有觸的功能,透過心臟有跳動的功能,透過肺有呼吸空氣的功能,透過任何的器官就有不同的功用。
就產生分別作用而言,各種的器官都可以讓我們產生煩惱,各種的器官也都可以讓我們產生快樂。但是煩惱、快樂不是真實的,是眾生的分別心,這個合乎我的希望,所以我就感到快樂,如果不順我的意,我就感到苦痛。心有這種分別的作用,而且心一下子可以很快樂,一下子又可以變成悲傷;心可以寬廣如虛空般的坦蕩自在,也可以狹窄如針縫般的連自己都不能忍受。
心,各種各樣的功能都可以出現,這是心的明照作用,所以稱為元明心妙,指的是體性雖然本來空寂,卻能夠隨緣而產生不同的作用。譬如H2和O2,氫氣和氧氣,可以隨著不同的緣,出現為水、冰、雲、霜、雪種種不同的作用。H2、O2是畢竟空,它們並沒有執著只能變成水,不能變成雪、霜、冰,本性空寂,但是,某一些條件,如溫度的不同,使得氫氣、氧氣呈現不同的現象。這是隨緣,稱為不空如來藏。
(三)妙明心元 空不空如來藏
如來藏的第三個意義,妙明心元,妙明和心元圓融為一體。妙明是殊勝的覺照作用、分別作用,心元是本然寂靜的體性。寂照妙明,體用心元,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空不空藏。
用不離體,體能發用,元明妙用,這是不空如來藏。妙明與心元合起來,就是寂照的妙明。寂是指眾生心的本體,照是指眾生心的相用,妙明是指不可思議的覺知功能。雖然如來藏本來空寂,但它就有妙明的作用。
體和用是一體不二的,有什麼樣子的體,就有什麼樣子的用,有如口袋裡有什麼東西,拿出來的一定是口袋裡的東西。虛空清清淨淨,虛空之中可以蓋房子,可以種樹木,可以有高山,可以有深谷,可以有大海,可以有有情,可以有無情。
所謂的空如來藏,是一切衆生的本性空寂,遠離苦樂、善惡、好壞等等的相對。不空如來藏,依空如來藏而有因緣和合所假有的現象產生。從凡夫到佛,都是依空如來藏而呈現不同的境界,由此不空如來藏就有不同的十法界,也對境界有不同的詮釋。修中觀,即可體會空即不空,不空即空。空是有的基礎,一切的染分、分別、不淨,都是依清淨而有的。譬如虛空是一切諸法的所依,在虛空中,山河大地、有情無情都可以依此真空的如來藏而生起,可是生起的一切現象,發揮不同的作用,皆是不離體性。這是空不空如來藏,也是成佛的圓覺。
如來藏具有空如來藏之本體,不空如來藏之相用,空不空如來藏之體用一如,這三者就是如來藏的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