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6-如來藏禪修教觀

如來藏禪修教觀(六)

鄭振煌教授主講
(七)先識根本二心
很多人修行很久,為什麼都沒有成就呢?佛在《楞嚴經》卷一問阿難尊者聽聞教法那麼久了,為什麼還是差一點被摩登伽女所誘惑呢?
原因就是不了解眾生有二種心。在大乘如來藏思想出現以前,佛經只有談到一種心——煩惱心、無明心,這是有情眾生的心是顛倒、妄想、執著、分別的。自己太無聊沒事找苦來吃所以就自找煩惱。如來藏經典的出現就不了,除了煩惱無明的心之外,世尊更提到還有一種心,不是無明的,不是煩惱的,不是情緒的,不是消極逃避的,而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如來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1. 錯誤修行萬劫亦枉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種種顛倒,凡夫有常樂我淨的顛倒把無常當成常,把苦當成樂,把無我當成我,把染汙當成清淨,耽著世間的五欲,是凡夫的常樂我淨四種顛倒。修行人,即使證到阿羅漢果,也執著涅槃實有,執著涅槃是常樂我淨,雖然解脫了煩惱,但仍有執著,只是執著比較微細而已。
業種自然,如惡叉聚」,顛倒是思想的錯誤,業是無明的造作。因為思想錯誤,所以就有身語意業的造作,或者惡,或者善,或者不善不惡。造業以後,會熏種子在阿賴耶識中。顛倒也可稱為惑業,然後有了種子,也就是習氣,自然如惡叉聚,有惑業苦惡叉聚是印度的一種水果,是三個水果從一個生出來的,也就是惑業苦都是從我們的心生出來的。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諸修行人為什麼不能夠成佛?或者雖然修行,卻只是成就聲聞緣覺甚至於是外道,還以為修行圓滿或者變成諸天魔王及魔的眷屬。外道諸天魔王、魔眷屬有沒有修行呢?當然有他們是有能力的,如世間的壞人,他們能力甚至強我們一般人,他們處心積慮想要人的便宜,想要獲取自己的名利。同樣,外道、諸天魔王、魔眷屬也都是有修行的,但是由於顛倒妄想錯誤觀念,才會走上邪道。
外道或魔王、魔眷屬雖然修行卻走到錯誤的方向,遠離佛道;而偏真執空的佛教修行人,也不能成就佛道。為什麼呢?前者心外求法,完全是因為不知道修行的根本在。後者即使知道了,也不知道心有二種,所以用錯心,枉費修習,僅能證阿羅漢果而已。所以這二種根本要清楚了解才能夠成就無上菩提。否則,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就像把沙子拿來煮縱經塵沙數劫的時間,都不可能煮成嘉饌錯亂修習,時間再久,都無法成就無上菩提。
2. 二根本心
2-1. 無始生死根本
根本的意思,有如草木之根,會生出草木。我們之所以會生出善、、不善不,甚至清淨的身語意業,一切皆以心為根本。無始生死根本,指的是愚夫眾生以攀緣心為自性,導致生死輪迴不已
把攀緣心當成本性,就會不斷攀緣緣取外境,不斷分別執著外境把攀緣心當做本心,認為一切萬物本來是要給我們享用的,人生是要快快樂樂享受的,就會攀緣外境,而且把外境據為己有,從外境得到某種滿足感也會看不起其他人事物。養成攀緣心習氣,就會自以為是,認為人生應該如此例如我們有兩個眼睛,本來就是要用來看的,不欣賞山河大地也好,欣賞俊男美女也好,眼睛就是給我們用來看的耳朵,本來就是給我們用來聽的……等等;將我們的器官,當成本來就是要我們用來攀緣分別的。如此一來,不知道萬法皆空,攀緣執著外境就會引生情執煩惱,因而造作各種各樣的善惡業,熏習成種子而輪不已。這是眾生生死輪迴的原因,我們應透過修行而遠離。
2-2. 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 
第二種根本是解脫的根本。眾生不會理解,其他宗教不會理解,甚至於佛教中的小乘教法也沒有提到。因為佛陀對小根器者,只說小乘的教法第二種根本是很難聽譬如,有些宗教說,人一出生就帶有原罪,人是被創造出來的,所以人是要被控制被指揮的要聽從不可知的無限力量,所以人永遠不開朗。
大乘佛法提出第二種的根本,「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菩提是覺,無始以來眾生的心就具有覺性,具有覺知的能力、明照的能力。眾生的心性,無始以來就有常樂我淨四德,並沒有缺陷,並沒有不美滿。我們以為自己是一個可憐的凡夫,業障其實不是真的。煩惱不是真實的,因為煩惱是自己找來的,是自己的心無明顛倒生起的。哪裡有煩惱?苦不是真實存在。苦是我們的分別心造成的,只要分別境界是我們喜歡或不喜歡的,違背無相、無我、緣起性空的真理,自然就會產生苦。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自然就苦了。
涅槃具有常樂我淨四德,眾生本來就有清清淨淨的心體。我們不了解第二種心才真的嚴重,不了解第二種心,會自憐自哀,會對自己沒有信心,會把修行當成很苦,會認為我們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有任何成就。佛說:「這是無明,你們本來是佛!只要了解第二種根本,依著第二種根本去做,你們就是佛了。如果是依著第一種根本去做,你們就是凡夫因為有無明、有造業、有熏習種子所以就顛倒、生死輪迴。即使是有修行,如果不了解第二種根本,就會走上邪道。沒有走上邪道,也有如阿羅漢執著涅槃為真。」
3. 元清淨體
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識精是指八識的本性,簡單而言,就是見聞覺知之能力的本性。精是最重要的精華識精指的就是識性,也就是識的本源。
九緣生眼識,唯識學只講到根本識,只講到種子依。唯識學說我們凡夫的分別妄想,由阿賴耶識的業力種子所生起。玄奘大師、窺基大師所創立的中國法相唯識宗,主張透過唯識行可以轉八識為四智,所以佛性是藉由修行而證得的,並非先天具有的。但如來藏思想的經論,卻主張佛性是先天具有的,佛性是成佛的種性或種子;如果沒有佛性,再怎麼修行都不可能成佛。
其實,我們現在能看、聽、嗅、嚐、觸、覺知、思惟,這些不是現象,而是分別現象的能力。此種分別能力來自阿賴耶識業力種子所變起的見分。更進一步追溯到業力種子出現以前,根本無明出現以前的心,我們稱為心性、自性、佛性、如來藏……在中文《大藏經》裡總共有七十二個名稱,都是指這個「識精元明」。
識精元明」,就是我們會產生識別作用、了知作用、覺受作用的能力本源。譬如,不同的電器用品有不同的作用,但缺少了電,任何電器用品的作用都無法發揮出來。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可以產生不同的見聞覺知作用,可是如果沒有識精,就有如其他的植物、礦物,不能夠覺知、思惟、抉擇外境。是因為有識精與元明,我們才被稱為有情眾生。是本來就有寂照同時的明照作用。
能生諸緣,如來藏是畢竟空,在如來藏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現象,如來藏是明照的,而明照能夠生起各種各樣的清淨緣(即見聞覺知的能力),但凡夫妄起分別,就執著見聞覺知的能力是真的,也執著見聞覺知的對象是真的。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增長知識,想要成長,想要學習,想要解脫,就要利用識精元明所產生的清淨善心來見聞覺知,而且不可生起分別。
緣所遺者,是指凡夫以生死根本所緣取不到的。凡夫的生死根本是攀緣心,而「攀緣」心所遺漏、無法攀緣的,就是如來藏、佛性。因此,修行必須依「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產生向道之心、學習之心,聽聞教法,思惟教法,實修教法,以見到諸法的本體。
這是讓我們解脫的根本。終極而言,我們本來就是解脫的,即使現在也是解脫,現在的煩惱痛苦都不是真的。世尊一再告誡,現在的煩惱痛苦,就有如夢境不是真的,你們為什麼要把夢境當成是真的呢?這是真可憐者。為什麼還不想醒過來呢?世尊一直在搖我們的身體:醒過來!醒過來!醒過來!但是,我們還是喜歡夢,因為夢可以隨著它去,不用動腦筋
殊不知夢就是顛倒妄想,會產生生死輪迴,即使如此,生死輪迴也不是真的。所以,世尊告訴我們:不要怕,你們是佛,你們有無始菩提涅槃識精元明,要了解一切眾生佛平等,你們皆有此心。可是,眾生不了解「識精元明」,忘失本來具有明照作用的真如心,雖然終日修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輪迴。這多冤枉啊!輪迴存在不存在呢?只要覺悟就不存在。當不覺悟如來藏的思想,就繼續輪迴除了有六凡的分段生死以外,還有聲聞、緣覺、菩薩的變易生死。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遺此本明。
《楞嚴經》中,佛告訴阿難爲什麽修行沒有成就,就是不了解自己有如來真心。依此清淨的如來真心起修,就可以圓滿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