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6-如來藏禪修教觀

如來藏禪修教觀(十一)

鄭振煌教授主講
【如來藏禪修教觀第三支香】
這一支香修止和觀。
修止的法門,可以先專注於呼吸,之後來修觀。觀的方法有二:第一,歇即菩提;第二,入一解六。
一、歇即菩提
我們的分別心、顛倒性,如果歇了,我們就是佛,就有覺悟。
一切諸法本自空寂。空性遍於一切心法、心所法、色法,一切法界。如來藏,如來的性質,遍於一切有為、無為。所以,我們有覺知一切諸法如來性的能力,我們本來就是佛。
什麼是顛倒性?顛倒這樣稱作吸氣,而那樣稱作呼氣;顛倒身體現在有痠或有痛;顛倒我現在感覺不舒服或現在感覺快樂。
我們很有福報,佛性、如來性、覺性從來沒有離開我們。一切境界也不會與我們搗蛋,因為一切境界、現象都是如來,都是那麼的可愛!我們本來就是佛,現在也是佛,一切境界是如來的境界,也都是圓滿的境界。
禪修的時候,不要分別坐在這裡很痛苦、很討厭,我們不要打坐,好不好?我們去爬山,好不好?不要對腰痠背疼感到厭煩,這個時候要「覺」。怎麼覺呢?能夠明了腰痠背疼是空性,腰痠背疼是有因、有緣的,是我們的顛倒妄想,以為這些因緣是真實的,所以會有真實的痛苦。我們只要了達空性,因是無自性空,緣是無自性空,果當然也是無自性空。雖然有世間的相續,業果的相續,眾生的相續,但是一切業無自性空,果無自性空。從這個角度觀之,任何境界現前的時候,不起分別,狂性自然就歇息了。我們太有福報了!不必像悉達多太子付出六年多的時間才成佛,我們只要聽一堂課,就可以成佛。「狂性頓歇,歇即菩提。」
任何呼吸現象,任何呼吸帶來的身心改變,都只是如來如來,如是如是,就是這個樣子,不要去分別。可以運用腹部呼吸,可以運用龜息法,不然,就用胸腔呼吸;完全如來如來,原來是這個樣子。
依如來性,我們就是覺悟,看到一切真相。
二、入一解六
入一根解六根。
我們過去總是認為有明或暗,所以才能看或不能看;有聲音或沒有聲音,所以才能聽或不能聽。我們都怪罪這些境界,或者我們以為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見聞嗅嚐觸覺知。
現在,我們覺悟了!不是境界讓我們見聞嗅嚐觸覺的,也不是眼耳鼻舌身意根讓我們見聞嗅嚐觸覺的;這些知識是我們的無明。我們真正能夠見聞覺知思考的,是如來藏、是佛性。佛性遍周法界,我們哪裡需要明亮的光線才能看呢?哪裡需要眼睛才能看呢?作夢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朋友,看到美麗的景色,並不需要光線和眼根。見聞覺知能力哪裡來的?來自如來藏,來自佛性。
我們之所以顛倒妄想,因不知有無始以來亙古不變的如來藏——解脫的根本、菩提的根本;總是循著外境,或者被自己的器官所騙,不能夠顯發覺性。如何顯發覺性?我們來練習,循著眼耳鼻舌身意根,任何一根都可以;平常最常用的是什麼?現在人最常用的就是眼睛,天天在看手機;最常用的也是這個手指頭。就從任何一根入手,返見見自性,返聞聞自性,返嗅、返嚐、返觸、返覺知,不要循聲流轉,不要隨著境界生死流轉,要有覺悟,看得清楚。
循著一根往內、往內……當回到覺性的時候,見聞覺知的能力統統具足。只要不循著六塵,不循著六根,不循著六識的分別妄想,不循著第七識末那識的我執、法執,不循著第八識的種子習氣;佛性本來就沒有消失過,沒有離開過我們。為什麼大家辛苦好幾年求法,還是不能覺悟?就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往內去觀。
我們先修止,而後修這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第二個方法,入一解六,往內返聞聞自性。如此當下成佛。
【如來藏禪修教觀第三支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