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6-如來藏禪修教觀

如來藏禪修教觀(十七)

鄭振煌教授主講
(四)現行熏種子  種子起現行
我們先談觀世音菩薩如何觀察世間聲音,了知世間聲音的真相,因而證悟果。
「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觀世音如來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入三昧尤其是入首楞嚴三昧。
初於聞中」,聞是耳根的功能。我們的耳根接觸聲塵(聲音),會引起注意。因爲外在聲音的刺激,使得我們阿賴耶識中過去所習的名言習氣現行。
無始以來我們習各種各樣的名言習氣。何謂名言?譬如人、狗、貓、山河大地等稱呼,或各種煩惱,或覺悟,或生死輪迴或解脫自在等種種名詞。名言包括名字、名相、符號、語言能夠令我們理解某件事情以及其中的道理。
凡是心中想起一個概念就會留下種子在阿賴耶識中。阿賴耶識中習很多名言種子等到一有外在的聲音被我們注意這就是一種刺激聲音是「疏所緣緣」,而刺激是「增上緣」之一。有了種種的增上緣,使得阿賴耶識中的名言習氣種子起現行。就像種子放在地,有陽光、水份、土壤肥料、時節等增上緣的和合,種子就會發芽。過去無始所熏習的種種名言習氣,就是我們產生各種念頭的種子各種種子習在心中,等到我們透過六根接觸六塵,有了增上緣產生緣取的作用時,這些外境就變成疏所緣緣。增上緣包括所緣緣和等無間緣,使阿賴耶識種子得到助緣而起現行,譬如產生聲音的音質、音量聲音的形象就在耳識出現。色法(物質)生起只需親因緣、增上緣二種緣;但心法(精神作用)需要親因緣、增上緣(多種)、所緣緣(有二種:識體上的相分是親所緣緣,外境則是疏所緣緣)、等無間緣四種緣。
衆生不理解這個道理,以爲是我的耳根在聽到聲音或者以爲是外面的聲音觸動我聽聞的能力或者以爲是我的耳識在聽到聲音是我的意識在分別聲音,因此就對聲音產生情執,分別為好聽或不好聽,我喜歡或不喜歡。可是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是「於聞中,入流亡所」。在聽到聲音,不出流——我的心意識不隨著聲音流到外境,而是往內流、收攝、觀照
我們的心在哪裡?我們的心其實不在哪裡。心的見聞覺知等作用,來自如來藏,是本自具足的。凡夫不知道這個道理,以為心來自根或塵或識,就有了分別作用。清淨心的了別作用非自然生、非因緣生;但六識或八識的分別作用則來自因緣和合。修行之初還是凡夫,不知道用清淨心來見聞覺知,而是用分別心來見聞覺知。當我們的感覺器官動了念頭,緣取外境,分別心也就出現。心是指識別的能力、分別的能力感受的能力。觀世音菩薩因地修行時,一聽到聲音就提起正念,不隨著聲音讓分別心往外流,而是往内流,如此就放下了外面的聲音,不對聲音產生情執。
當我們的心意識往外流的時候,就對外面的聲音加以分別。譬如,分別這是鳥兒的聲音,聲音非常悅耳讓我感受快樂。想要擁有這種聲音這隻鳥兒,要一直唱歌給我聼是一種分別無明。當鳥兒捉不到,或捉到的鳥兒不能像在樹上一樣自然發出悅耳聲音,便起煩惱痛苦。因此就造了業,熏習在阿賴耶識中成爲業種子,進一步成為「有支種子」——引起未來生老死輪迴的種子
種子有三種,名言種子、業種子、有支種子。種子或稱爲習氣。
(五)破色蘊,超劫濁,解動靜結
入流亡所」,在聽到聲音時,心識作用往内流,對於外面的聲音不加以分別。這時候有沒有聽見聲音?還是有聽見聲音。不同的是聲音上面起分別,也不受聲音干擾。聲音只是緣起緣滅照樣聽到聲音,可是不被聲音所影響,因此解開「動」的結(聲音有生住異滅,稱為動)
聲音是因緣有的,有了聲音之後並不是經常保持有聲音,不久聲音又消失了稱作「」。於聞中,入流亡所,還不是緣證如來真心,因爲這個時候只是離開聲音的干擾。我們除了聲音的干擾之外還有感覺器官等其他干擾。
於聞中,入流亡所是破塵境、外境的影響。五蘊而言,只是破了色蘊的一部分「動結」,不再受一分外物色法的影響狹義的色法,指眼睛所看到的種種形狀、顔色。廣義的色法,除了包括狹義的色法以外,還包括、香、味、觸。所謂的色蘊,指的是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塵及法處所攝色」,共十一法。耳根圓通所指的色蘊只是聲塵,就聲音而言,有動和靜二個相狀。
破了色蘊,同時超越劫濁。劫濁有火劫、水劫、風劫三種生住異滅成住壞空,最後世界消滅。一切諸法一生起就邁向,邁向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