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6-如來藏禪修教觀

如來藏禪修教觀(二十三)

鄭振煌教授主講
辯音菩薩章
到底要先修空觀,再修假觀,而後中觀呢?還是先修假觀,或者先修中觀?佛回答是隨順每一個人的根基因緣。可以先修空觀,後修假觀、中觀,或先修空觀,再修中觀、假觀。同樣,也可以先修假觀,再修空觀、中觀,或先修假觀,再修中觀、空觀。或者先修中觀,再來修空觀、假觀。靈活的運用排列組合總共有二十五種方法。
告訴辯音菩薩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三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唯除頓覺人,并法不隨順。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空觀、假觀、中觀做組合,可以有二十五種。這二十五種方法,有的是頓修,有的是漸修;有的是單修,有的是雙修,有的是三者合修;三種觀修方法,也可以有各種先後次序的不同。這就是隨順三觀的方法。
淨業菩薩章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只要除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去除對於四相的貪愛或憎恨,如此就可以覺悟。這是更加具體的方法,只要去除愛憎之心,有一切諸法空性正見,不起執著分別。
普覺菩薩章
佛告訴普覺菩薩
普覺汝當知,末世諸眾生,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覺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謂作止任滅;親近無憍慢,遠離無瞋恨。見種種境界,心當生希有,還如佛出世。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淨,度一切眾生,究竟入圓覺。無彼我人相,智慧,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槃。
    如果自己不能修行,依著善知識善知識的條件是遠離二乘有大乘的發心,同時所講解的佛法中,不可以執有執空,作止任滅要平衡。不作,也不止不任,也不滅這是空性智慧。
空性智慧作而無所作不作卻是一直在作。雖然隨順因緣,卻也不動雖然滅掉一切因緣,卻又能夠不變而隨緣。
親近善知識時,不可以憍,不可以慢。離開善知識,不可以有瞋恨要以恭敬心對待善知識。不犯戒,能修定,又能修慧。依著善知識修,破除彼我人相如此就可證涅槃。
十一圓覺菩薩章
    世尊告訴圓覺菩薩:
圓覺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無上道,先當結三期,懺悔無始業。經於三七日,然後正思惟,非彼所聞境,畢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靜,三摩正憶持,禪那明數門,是名三淨觀。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鈍根未成者,常當勤心懺,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滅,佛境便現前。
    所謂三期,就是三七日。首先懺悔業障,而後有正知見、正思知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取。修奢摩他的空觀,三摩的假觀,禪那的中觀。奢摩他是至靜一切三摩要正念分辨,知一切法的緣起無自性禪那空有不二。這就是三淨觀。
(十二)妙真如心修習
對上根修行者而言,只要了解衆生皆具有智慧的如來藏,就可以安住於如來藏的體相用中。平常保任,安住於如來藏的空;當與衆生互動的時候,展現如來藏的不空,以莊嚴相攝伏衆生,以大慈大悲利益衆生。
對中根修行者而言,就必須修三種法門。這三種法門,不是指戒定慧,而是指奢摩他、三摩提及禪那。在《圓覺經》中,這三者與原始部派佛教的意義不同。奢摩他是指觀空,觀一切諸法的無自性空,也就是體證空如來藏。三摩提是假觀,在畢竟空中因緣和合而有相,由相而有作用,也就是體證不空如來藏。禪那,指的是中觀,即空、即假、即中,一心三觀、中道實相,這是在體會空不空如來藏。
以如來真心起修,一切修行的途徑,不離空觀、不空觀及空不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