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邁向不惑
――賀新山柔佛佛學會三十週年慶
鄭振煌
鄭振煌
第一次聽到新山柔佛之名,已經是五十三年前的事了。我參加佛學社,有僑生自我介紹來自馬來亞(那時尚未成立馬來西亞聯邦)柔佛州蔴坡,而柔佛州的首府是新山。佛以「柔」來形容,備極親切。蔴坡,莫非坡上種蔴?新山,是地震新震出來的山嗎?
想不到美麗的第一印象,如今竟成了每年必來數次學習的聖地。柔佛州的大城小鎮、山上海濱,都有我的足跡。其中,新山柔佛佛學會是我結緣最深的居士團體,看著它從店屋而起大廈,從摸索到「三十而立」,大步邁向「四十而不惑」,可慶可賀。
甚麼是惑?如何不惑?
惑指內心的迷亂狀態,妨礙開悟,包含對事與理之迷惑,能發業潤生而使人生死相續。《俱舍論》卷九云︰「惑業為因故生,生復為因起於惑業,從此惑業更復有生。」《成唯識論》卷八云︰「生死相續由惑業苦,發業潤生煩惱名惑。」
惑與煩惱同義,又稱無明。在十二緣起中,無明是發業之惑,愛與取是潤生之惑。無明是迷於四諦理,稱為見惑,包括十隨眠中的身、邊、邪、取、戒五見;愛與取是迷於一切事,稱為思惑,包括十隨眠中的貪、瞋、癡、慢、疑。「息滅貪瞋癡,勤修戒定慧」是不惑的方法。
天台家則分惑有三種:不明瞭空諦理起見思惑,這是障覆解脫、引生分段生死的界內煩惱;不明瞭假諦理起塵沙惑,這是障覆出假利生的界內外恆沙習氣;不明瞭中道第一義諦之理起無明惑,這是引生變易生死的界外煩惱。「明三諦,斷三惑」是不惑的方法,其果即「證三智,成三德」。
學佛是一條漫長的路,居士學佛以菩薩道為唯一的路,雖辛苦卻值得。
願菩提路上,您我「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2016年6月16日遙賀於台灣中華維鬘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