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中陰
夢幻中陰(七)
可是就是因為不斷不斷的用夢幻泡影來觀察一切萬法,觀察一切萬法以後啊,這個心裡頭就漸漸覺得空空洞洞,也就是心裡頭不再執著啦,心裡頭不再有煩惱啦。於一切境界,漸能無動於衷,不再煩惱,不再被八風所吹動。
看經時眼光便覺亮些,念佛時亦覺踏實些。
看經的時候,眼睛都看懂了,這個佛經很深,古代的文字很深很深,可是他用夢幻泡影來觀照一切萬法的時候,漸漸地,這個眼光就亮起來,全部都看得懂,真的很妙。而且念佛的時候也覺得很踏實,如果說是夢幻泡影,為什麼念佛會踏實?為什麼念佛的人也需要研讀《金剛經》?有時候我們念佛,我們持咒,或是我們打坐,很多的念頭,起心動念很多很多,因此就干擾到我們念佛,干擾到我們持咒,干擾到我們打坐,當我們心中空空洞洞,也就是心中毫無雜念的時候,要念佛就念佛,所以念佛就很踏實,要持咒就持咒,所以持咒就很踏實,要打坐,你要觀什麼,觀你的覺受,觀你的身,觀你的覺受,觀你的心,身受心法,四念處就可以觀得起來,三十七道品就可以觀得起來,所以很妙。
有一些念佛人反對讀《金剛經》,《金剛經》沒有談空,《金剛經》只有談無相,無住,沒有談空,雖然《金剛經》兩千七百多字,但是沒有談到一個空字,它只有教我們無相,對一切相,一切現象,一切表象都要觀得清清楚楚,要知影,它不是真實的,它是緣起緣滅的,同時無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金剛經》研讀完了以後,看經都看懂了,念佛很踏實了,擴而大之持咒也會很踏實,拜佛也會很踏實,工作也會很踏實。
多讀《金剛經》,尤其是夢幻中陰多修持,以後你就會覺得心中空空洞洞,空空洞洞並不是傻傻的,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說沒有雜念干擾你了,任何的順境逆境都干擾不到你,你身體再忙,你事情再多,都干擾不到你。因為心中空空洞洞,空空洞洞,我要做什麼就是什麼,我要做A它就是A,就能夠專注,這個叫作正念,我要做B就做B,我要想什麼就想什麼,並不是說心中空空洞洞,無念就是不要有念頭,不是的,無念就是一種正念。當我們心中一片空空洞洞的時候,我們想做什麼就是什麼,那個時候就是全然的專注,我們要做一個企劃案,我們要做Presentation,我們要與人溝通,與客戶往來,心中空空洞洞毫無預存立場的時候,就能夠全力以赴,就能夠全面的觀照到過去現在未來,觀照到你我他,整個的法界。
這個時候,江味農先生,才覺得妙不可言,這種夢幻觀,妙不可言。他就講:
今請諸君試之,必有受用。當知博地凡夫,欲迴光返照,舍(同捨) 此無下手處也!
所以學佛,我們講信解行證,那個行有八萬四千法門,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一位善知識講這種方法,一位善知識講那種方法,大家講得非常多,那我到底要學什麼,任何一個法門都可以學,可是很實際、可以用的就是夢幻中陰的觀法,夢幻。當我們觀一切工作,一切生活,一切遭遇,一切的情緒都是如夢幻的時候,我們就解脫了,我們就解脫開來了,解脫開來了,大乘佛法轉為積極,先把一切萬事萬物看成夢幻,就積極地,積極地幹什麼,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就是積極地弘法利生,積極地莊嚴國土,成熟眾生。如果不先把心中空掉的話,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有罣礙,都會受到干擾。
江味農先生,一生得力於般若,從事參究,早得消息,豁然開悟。就豁然開悟,就從夢幻觀裡面得到開悟,一心常在定中。晚年有五年夜間無夢,臨終金光片照。阿彌陀佛接引,安然往生。
他學般若,也念佛,也修淨土,這兩者會不會有衝突,真的是沒有衝突,一切佛法都沒有衝突,密法跟顯教沒有衝突,大乘跟小乘沒有衝突,我們懂得越多的法門,自己修持起來越得力,同時也可以教導其他的朋友。
應作如是觀,《金剛經》最後的結論,兩千七百多字,談了那麼多,《金剛經》有六個人翻譯,現存的有七個譯本。今年在台灣,我們有一位非常優秀的比丘,寫了《金剛經八譯文本之研究》,其中六譯是中文,兩個譯本是英文的,F. Max Müller以及E. Conze,兩個英文譯本,他去比對,寫得非常精彩,那些考試的老師沒有一個人能夠指出他有任何的問題,大家都說,這個好,這個好,這個好,這個好,因為他寫了太精彩了,他《金剛經》非常非常的熟練,他說他到今年為止正好學佛二十年,二十年前他還沒有學佛,他的老爸是在香港,是一家道場的維那。師父如果做共修、做法會,都叫在家眾去當維那,而我們這位比丘呢,他說那個時候他也沒有學佛,而且講實在,也不怎麼認同他老爸,怎麼經常往佛堂跑,到底佛堂有什麼好跑的,他去看佛堂,他也覺得沒有什麼好跑,可是為什麼老爸老是往那邊走啊。
那為什麼他會學佛呢?他大學畢業了以後,他做進出口貿易。有一次,就碰到很大的難題呀,那個困難很大,他那一天幾乎就發狂了,就走出這個辦公室,到處跑跑跑跑,後來就回家,那回家了,這個心裡頭非常難過,幾乎要爆炸,他就隨手也不管了,就隨手朝著書架上面,隨便拿一本書下來,那個書架也是他老爸全家人的書架,放了很多書,這麼一抽,竟然抽到的是《金剛經》。《金剛經》他一讀,一讀,讀得…,把這個《金剛經》讀完一遍,他所有的問題通通沒啦,所有的煩惱都沒啦,很奇妙,他說我也那個時候也看不懂《金剛經》,可是就是那麼妙,等到讀完《金剛經》啊,他所有煩惱都沒啦,所有的問題也都解決了。那個時候他才瞭解說,哎呀我老爸老是往佛堂跑,我老媽老是往佛堂跑,不是迷信,是有道理的。
從此以後二十年專研《金剛經》,兩年前他來報考研究所的時候,我對他口試筆試,他講他這個《金剛經》的研究;我說,這個讚,這個好,好,好,好,你要趕快寫這個論文。那今年畢業,那就非常傑出的一篇論文。
所以《金剛經》是很難懂,確實很難懂,但是重點只有夢幻泡影露電,尤其是夢幻這兩個字。我們再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這個是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如乾闥婆城、如水中月、如夢、如幻、如影、如燄、如鏡、如響、如虛空、如化等「十喻」就是諸法實相。
這個很重要。《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用十種譬喻來表示一切諸法實相,有的時候我們把諸法實相看成非常玄,非常的高深,因為證得諸法實相就是佛。《法華經》所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實相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用,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這是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十如是。
《法華經》裡面講的諸法實相是十如是,十如是是很深。如是相,我們光是解釋如是相,我們就很難,如是相,相如是,或者是,如是相,相如是,是相如,這樣子,中文妙就妙在這裡,三個字,你可以一直輪迴,迴觀,真的是很難。那什麼叫如是性,如是體,也是很難。可是《摩訶般若經》裡面呢講得這麼簡單,這十種譬喻就是諸法實相。
所以諸位大德,你們如果想成佛的話,有一個最簡單的法門叫作夢幻中陰,叫作夢幻觀,因為它是諸法實相嘛!諸法實相嘛!證悟諸法實相了就是佛,而這個諸法實相是不是很玄呢?一點都不玄,我們只要抓住夢幻這兩個字。我們去觀察一下,從小到現在,有沒有覺得像夢幻一般,有沒有覺得像夢幻一般。在我的感覺,我還是很年輕,十幾歲,打著赤腳,在沙子路上走路的,可是現在已經超過七十啦,真的是如夢幻,從去年五月到現在,真的就是夢幻,就是如作夢一般,而且每一件事情都是如夢幻泡影,如夢幻泡影。
我們要打成片,要打成片,打成片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要作夢幻觀,都要修持夢幻中陰,一切都如夢幻,如夢幻,到最後,我們心中空空洞洞,心無雜念,心無雜念,因此無念就是正念。我們體果師,另外一位學長,前兩年畢業的,寫了一篇論文,也是非常精彩,《金剛經的正念行》。
我們一般都曉得正念是指南傳佛教,小乘佛教的那個四念處,正念,不是八正道裡面的正念。可是那位師父很優秀,因為他很喜歡禪修,很喜歡正念,他要寫論文,他找我,我跟他講我們是大乘研究所,你不可以小乘的正念。
那大乘的正念要怎麼寫,他說他很喜歡《金剛經》,我說好,那你就寫《金剛經》的正念,《金剛經》的正念,正念行,什麼叫《金剛經》的正念行,很簡單嘛,就是如夢幻泡影嘛。這個就提起正念,提起正念就是提起一切都是夢幻泡影,都是夢幻泡影,都是夢幻泡影啊,夢幻泡影不是消極的啊,大乘佛法不是教我們消極,大乘佛法的行者沒有消極的權利,大乘佛法是把一切萬法看成夢幻泡影,但是有積極地作用。我要做什麼就是做什麼,我要做利益眾生,利樂眾生,我要莊嚴國土,我要讓這個國家更好,讓這個世界更好,這個才是大乘佛教徒。
大乘佛教徒不是說把一切看成夢幻泡影,因此什麼都不幹了。如果把一切都看成夢幻泡影,那個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瞭解到這個世間是苦,因此呢這個五蘊才會講說,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燄,行如芭蕉,識如幻事。他就會這麼講啊,因為他想解脫啊,因為他知道這個世間不真實,可是我們眾生把它當做是真實,因此我們就生死輪迴。
那要觀一切如聚沫、水泡、陽燄、芭蕉、幻事,因此看破了,看破了他就放下啦,放下了不如大乘,放下以後還再提起,而且放下的目的是為著提起,證空性的目的是為著行六波羅蜜,我們證空性啊,不是說,我要解脫啦,所以我什麼都不幹啦,不是,建水月道場,做空花佛事。我們兩位師父就是這個典型的例子,她們能夠看破世間法,因此出家修行,但出家修行不是在求解脫,而是要積極地作為,要度化眾生。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這十種譬喻就是諸法實相,換言之簡單講起來,夢幻就是諸法實相。既然夢幻是諸法實相,要成佛難不難,一點都不難。成佛兄,我跟他心心相應,他生病的時候我也生病,他好的時候,我也跟著他好起來啦,所以他才去美國剛剛回來,我趕快從台灣跑來上海拜見他。所以他成佛很容易呀,所以成佛難嗎,成佛不難,夢幻是什麼,諸法實相。各位注意哦,不僅僅世間法是夢幻,如果依般若經來講,依如來藏的思想來講啊,連佛道也是夢幻。建水月道場,是不是,水月是不是夢幻一般,做什麼佛事,都是夢幻,因此所謂的成佛也是夢幻,因為佛看到一切諸法是夢幻,因此他才成佛了,見到夢幻就是諸法實相了,就是那麼簡單。
成佛之道並不難,我們講很多的那些理論都是在幫助我們證明一切如夢幻泡影,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不是沒有,而是有,成佛不是沒有,成佛是有,可是如夢幻泡影,因為它只是一個方便的說法。我們還沒有成佛的人,跟我們講有成佛這回事。《法華經》的化城喻,化城的譬喻,也是夢幻,化城,就跟人講說,要成佛很難,很難,很難,那佛說,一點也不難,你先修四念處,那修完四念處就跟你講,你再修八正道,這樣還不夠,你再來看《金剛經》,《金剛經》,夢幻泡影更是看不懂,這個《金剛經》真的是很難,真的是很難。可是我們看到了,《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這十種譬喻,那為什麼其他的譬喻我們沒有提出來,當然影有啦,知影,我們都知影,你知影,所以你成佛啦!你成佛啦!知影。
那這裡有夢幻,這個都,我們也可以檢驗出來的;水中月,我們只有在水邊才能夠去體驗水中月;如響,回音echo現在有啦;如虛空,比較難解釋;如化,也是難解釋;但是夢幻,是很好解釋的。
龍樹菩薩,祂一個很重要的著作,叫作《大智度論》,《大智度論》是解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的,裡面用十喻來說明諸法實相,說諸法實相目的何在,容易讓我們瞭解空性。我們聽佛法,師父經常講緣起性空,緣起性空,這個性空解釋了老半天,我們還是很難理解,因為Śūnyatā,Śūnyatā在中國古代的哲學裡面,沒有Śūnyatā,沒有那個空性的概念。
因為即使《易經》有就是有,無就是無,它是截然分開的。可是佛教裡面的空性,有跟無不是截然分開,不是說,有這邊,無這邊的,不是。佛教講的空性就是什麼,有就是無,無就是有,有跟無是相等的,所以有無是一體的,有無是平等的,這個才是空性。
可是這種哲學的概念很難懂,因為我們的習氣很重,我們所受的教育,或者是長輩告訴我們的,有就是有,無就是無,有跟無是不能溝通的。但是佛法告訴我們,有,百分之百的有就是無,百分之百的有就是夢幻,簡單講起來。所以有就是無,這是空性的概念,這是很難懂啊!
但是龍樹菩薩,祂用十種譬喻,尤其我們這一次要探討的夢幻觀,夢幻中陰,其實,用夢幻中陰來修持,我們當下就成佛啦!為什麼?因為我們每一天晚上睡覺都會作夢,我們在夢中,我們是不是很真實,我們在作夢的時候是不是自己也會飛,也會打人,也會笑,我們在作夢的時候是不是很真實,可是我們一醒過來的時候,我們發現,啊你都在作網,網網網,網是什麼?網,就是夢啊!網,就是什麼?夢就是網啊!網子的網啊,作網,作網,就是做網子了。什麼叫作網子?
《梵網經》,梵就是梵天神,那個魔王,那個魔王他做了網子,把我們這些眾生網住,因為魔王很怕釋迦牟尼佛成道,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快要成道的時候,天子魔,魔王就派天女,派很多很多來干擾他。那在《梵網經》、《梵動經》裡面, 魔王他就用種種的六十二見來網住眾生,網住眾生幹嘛?讓你們不得解脫,你們不得解脫,你們就變成我的子民。
各位有沒有看到,很多很多邪知邪見的,都是用這種方式,用邪見在網,在網住,網住多少無辜的眾生啊!讓這些眾生不得解脫。諸位你如果是聽聞正法的話,你每一次聽聞,你每一次解脫,你每一次都會感到非常歡喜,法喜充滿,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用網子網你。所以,所以那個就,作網,不只是作夢,而且夢就像網子裡面,就像網,作網,就是做了網子,我們在被那個網子所網住,我們不得解脫。
每天晚上我們都作夢,作夢,一醒過來,才發現夢中的一切通通是虛幻的,是誰幻出來的,自己的心幻出來的,自己的心誤解了境界,或者是飲食不對,或者是空氣不流通,或者是我們蓋的棉被太熱,吃的東西太燥熱,會使得我們那個夢很多,夢很多,就是作網,作網,就是做網子在網住自己了。
龍樹菩薩祂《大智度論》裡面呢,就用這十種譬喻,尤其是夢幻來解釋空性,那是不是很容易懂。作夢,有,在夢中是真實的,夢醒就知道它是幻,我們現在還在作夢,所以我們生死輪迴,所以我們就煩惱,我們就聽了一句話,看了一樣東西,我們就作網,那個網子越做越多,那個網子越做越多,然後把自己困住,把自己綁起來,把自己綁起來,綁得都不得解脫,都不得解脫,我們就在作夢,所以趕快夢醒,那個網子趕快把它扯開,剪斷,破繭而出。這個很簡單,這個修行有什麼難,從現在開始作夢幻觀,作夢幻觀,諸位就成佛啦!
我們每一天都在作夢,其實我們每一天都有成佛的契機,都有成佛的契機,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經歷成佛的過程。一次一次,都快要成佛啦!為什麼還沒有成佛?因為我們沒有打成一片,我們只是醒過來說,剛剛在作夢,一下子又忘了,那然後白天又開始做白日夢了,做完白日夢,然後晚上又開始繼續作夢,一直作夢,都沒有覺醒過來。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