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中陰

夢幻中陰(十三)

如幻亦如夢,如乾闥婆城,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是。”
要觀一切生滅現象如幻亦如夢,就像幻一般,也像夢一般,你說有嘛,可是又捉摸不到,你說沒有嘛,可是又很有感覺,很有經驗如乾闥婆城,乾闥婆就是食香族,也就是中陰身,乾闥婆城是化城的譬喻。“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是。”一切生命的現象,生了,而後住了,而後滅了,也是如夢幻,如乾闥婆城一般。
諸煩惱及業,作者及果報,皆如幻如夢,如炎亦如響。”
各種各樣的煩惱,以及各種人造的業,或者是造作業的以及承受業果報的,都像幻都像夢一般,“如炎亦如響”,炎就是陽焰,響谷中響。《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六,勝義伽陀,也就是勝義的偈子裡面,它一開頭就說,無作者,無受者,亦無用,可是卻有用轉起。這很重要,沒有作者,沒有受者,沒有作用,可是卻有用轉起。
什麼叫作沒有作者,就是這裡《中論》所說,這個作者如幻夢,作者就是我們造業的人,我們造身口意業的人,其實我們五蘊一觀照都是空,五蘊皆空,《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
什麼叫果報果報就是受者,作者就是過去做了某一些業,做了某一些事,而現在就是承受過去所造業的果報,在這裡稱之為果報。我們說如果是外道的話,就說,我過去世是存在,現在世也存在,雖然也是業果的輪迴,過去世造業,這一世我們承受我們過去世所造的業,我們現在就是果報。如果是在外道,當然都承認而且主張有這麼一個我存在,我過去造業,我現在承受過去造業的果報。很多學佛人,學了好多年還是這麼說,還是說,我業障很重,我現在業障很重,所以很不順遂,那這個來自於過去所造的業,所以現在就有障礙。
可是《中論》,或者是《瑜伽師地論》,《中論》是屬於中觀的學派,《瑜伽師地論》是屬於瑜伽唯識行的,瑜伽唯識行的。也這麼說,無作者,也無受者,也就是沒有這個果報,沒有這個果報,無受者,為什麼沒有,無受者,過去造業的人或者是主體呢,它是五陰所組成,所以根本沒有一個人在那邊造業,也沒有一個人現在承受這個果報。無作者,無受者,一切諸法也無用,沒有那個用,沒有那個用,也就是沒有那個功能。
為什麼一切諸法沒有功能比如說我們眼根,它沒有看的功能我們的耳根,沒有聽的功能我們的大腦沒有思考的功能怎麼會呢我們都說我用眼睛在看哪我用耳朵在聽啊我用大腦在思考啊怎麼沒有這個功能,沒有這個作用呢為什麼
因為光是眼睛不能看,光是耳朵不能聽,我們前天已經解析很清楚了,看的不是眼睛,哪裡是眼睛,是九個緣產生眼識,九個緣合在一起才有那個看的功能轉起。
如果依如來藏的思想來講,佛性論的思想,也不是九個緣有那個看的功能,而是什麼,自己的自性,自己的心性,自己的佛性,自然就有見聞覺知的功能。我們佛性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不可捉摸,佛性到底在哪裡,中國的禪師經常教導弟子,佛性在哪裡,你現在會講話了就是佛性的流露,你現在會看的就是佛性的流露,會聽的就是佛性的流露,甚至於你會發脾氣的,你情緒發作的,你做壞事的,也是佛性的流露,不過是佛性被誤用,因為有一個無明,把那個工具誤用了。比如說我們用菜刀,菜刀,你如果正確的用,它是用來切菜切水果什麼的,但是菜刀也可以被壞人拿去殺人,拿去砍人,也是可以,是被他誤用的,這個菜刀本身是中性的,它沒有善也沒惡,但是那個人,人的惡念,人的妄想,可以使菜刀變成是害人的工具。
我們的佛性就是這樣子啊,所以佛性是清淨的,也就說佛性不能把它歸納為善,也不能把它歸納為惡,佛性它只是一個功能,一個功能,就像電一般,這個電你接到電燈,照明,燈具,它就有光明出來你接到這個麥克風,它就有這個麥克風的功能可是如果用這個電,來電死人,也會,或者是觸電,不小心觸電,被電,電死,也有。

所以這個電它本身只是,一個中性,它是清淨,我們稱之為清淨,清淨就是不能把它歸類,不能把它歸為什麼,因為我們一歸為什麼,就是世間法,就是凡夫的二元對立的實相,二元對立的實相。
所以《瑜伽師地論》卷十六談到勝義伽陀,伽陀就是gātha,就是偈頌,就是勝義的偈頌裡面,一開頭就是這麼說,無作者,無受者,亦無用,也沒有用,可是有用轉起,既然沒有用,怎麼會有用轉起呢,有用轉起,那是因緣和合,所以有用轉起。有用轉起,凡夫說真實的有用轉起如果是修行人就說,這個用也是如夢幻,如夢幻
所以《瑜伽師地論》所講的,跟這裡《中論》所講的,一模一樣。“諸煩惱及業,作者及果報,皆如幻如夢”,如幻如夢,像幻夢一般,說它有,它不真實,說它沒有,可是又有用轉,又有這個用轉起,又有用,用轉起,這個意思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