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2-止觀雙運念佛法門

止觀雙運念佛法門(十一)

四、對治煩惱觀法
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思惟略要法》,是把小乘的禪修法通到大乘的禪修法。小乘的禪修法是從四禪八定或九次第定入手,而大乘的禪修法與佛的法報化三身自他不二的觀修法有關。
(一)淨除心病三毒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
這是指身的病。古時身的病分為風病、寒病,這是通常所說的風寒,還有熱病,這三種身的病,危害不深
心有三病,患禍深重。
    幾乎所有的人,身體都有免疫力,有自我康復痊癒的能力,只要正念、正知,多休息、注意飲食、運動……身的病比較容易治療,恢復健康過患輕微;嚴重的是心病。心的病會引起身的病,同時會帶來未來的苦,會讓眾生輪迴不已。
心的病有三種——貪、瞋、癡。貪瞋癡三毒,使得眾生不只有身的病,而且生死輪迴的病也來自於貪瞋癡世間的藥物、心理醫師、精神醫師都不能治療三毒的病世間的聖者雖然有治療的方法,可是只能治療欲界的少分,沒有辦法像世尊所教導的法,能夠色界、無色界的貪瞋癡,完全究竟治療。
舉釋迦牟尼佛為例,釋迦牟尼佛出生在皇宮,貴為太子世間的一切都滿足了,所以他可以不貪。假使登基為王,所說的任何一句話是聖旨,沒有人敢不服從,他的瞋也可以到最低的程度,或甚至根本不必瞋。皇宮請最好的老師教導,他當然懂得相當多世間法,故不癡。然而對於生死的大事,他仍然有疑惑為什麼眾生還有這麼多的苦、這麼多的不平等?為什麼人最後一定老、病、死沒有一個眾生可以避免得了呢?
再舉李叔同先生(一八八0~一九四二,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為例,他在文學、音樂、藝術、戲劇、詩詞、書法、篆印等方面都是頂尖的成就者,由物質生活到藝術生活無一不是登峰造極。出生在富貴的家庭,父親是前清的進士,後為天津鹽商,家財萬貫多方面的才華,無人可以望其項背儘管世間的成就如此的高如此的圓滿,但是他心中有一個疑惑,就是生死大事。
李叔同先生的母親是三姨太,不被李家正式接納,受盡歧視。五歲時,父親往生二十六歲時,母親過世於上海,靈柩送回天津,可是正室所生的二哥,不讓他母親的棺木由大門進入。李叔同先生非常的痛苦,為什麼他是側室所生,就不能得到平等的待遇?同時想到國家多難,世界紛爭,自己又有遺傳的肺癆病,這在當時是不治之症。他風流倜儻,走馬章台,到日本留學,結識日本才華出眾的藝妓,納為妾帶回中國。他明明知道自己是姨太太所生,不被中國人所接受,然而自己納妾,生了孩子。
李叔同先生內心有很多的糾結,知道自己業障很重。業障是過去世所造,變成今世的障礙,以他世間的學問、藝術成就、聰明才智,都避免不了業障的現前。後來聽聞馬一浮先生講解佛法,了解唯有佛法才能夠徹底探究生死的真相。他在寺廟看到僧眾的寧靜,清涼自在,萌生出家的念頭因而在一九一八年七月初,學校暑假時,毅然離開他教音樂、繪畫的浙江第一師範,出家學道,追尋懺除業障、內心淨化的方法。
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醫能為制藥。行者無量世界長嬰此疾,今始造行,當令其心決定專精不惜身命,如人入賊,心不決定不能破賊,破亂想軍亦復如是。
只有佛是良醫、大醫王,才能夠治療心病。因為行者無始以來一直有心的三種病,所以現在開始覺悟修行,但是要有入了賊營,被賊兵所困,為了求生,不惜身命,都要與敵人對抗決心。
五陰(色受想行識)猶如五賊五種盜賊。可是眾生喜歡五陰,貪愛五陰,都不知道五陰是盜賊。我們要如世尊所說,下定決心不惜身命衝出賊營。所以有了五陰,就要拼命的修行,否則還是生死輪迴。
如佛言曰:
血肉雖盡,但有皮筋尚在,不捨精進,如人火燒身衣,但欲救火更無餘念。
就好像被火所燒,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趕快把火滅掉,不要被火燒死。
出煩惱苦亦復如是,當忍事、病苦、飢渴、寒熱、瞋恨等。
這是忍辱的修行功夫。禪修一定要忍,不忍是沒有辦法禪修的,因為禪修在對抗習氣,在與敵軍相爭。
當避憒閙、樂住閑寂。
禪修必須避開憒鬧、處於孤寂。
所以者何?眾音亂定,如入棘林。
為什麼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呢?因為憒鬧的地方會擾亂定,就好像進入荊棘之林,時時刻刻都會被刺到。
內心的貪瞋癡,只有自己修止觀才能夠淨化,不要仰賴佛陀能夠幫我們淨化業障。佛陀說:我只是告訴你們方法,我沒有辦法幫你們淨除業障。連成佛之人、圓滿之人都不能幫我們淨除業障,還能依靠其他的上師或鬼神幫我們淨除業障嗎?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用功修行,淨化內心的貪瞋癡。
在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坐禪法要,講解心的三個病——貪瞋癡,只有禪修才能淨除三病,而且要修真實禪,對於禪修的方法和目標有正確的認知。禪修最重要的法則——止和觀。禪修的目標是指對於禪修過程中的善境界——不貪;出現的惡境界——不瞋;不善不惡的境界——不癡。所以,不只去除欲界的貪瞋癡,還要去除色界、無色界禪定過程中的貪瞋癡,最後得解脫自在,五下分結、五上分結斷。這是阿羅漢解脫道的修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