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2-止觀雙運念佛法門

止觀雙運念佛法門(十四)

止觀雙運第七支香】
這炷香繼續來消除心中的貪瞋癡。上一支香如果修四無量心,這炷香就改修不淨觀或因緣觀。上一支香如果觀不淨,這炷香就改修四無量心或觀因緣。上一支香如果修因緣觀,這炷香就改修四無量心或觀不淨。如果這三種觀法都修成了,貪瞋癡就可以減少。
還有一種消除業障的方法,就是懺悔。懺悔可分事懺和理懺。
一、事懺
事相上的懺悔,包括禮佛、拜佛、念佛、持咒,或者參加拜懺法會,如大悲懺、水陸懺、梁皇寶懺等,必須按懺文思惟觀修,其內容在說明因果的道理。我們從無始以來的無明造就諸多的業,心中充滿貪瞋癡的習氣,影響這一世的心理,形成內心清淨的障礙。隨文禮拜念佛,或修供養等,都可以消除業障,這是事懺。
「事懺」只是儀式上的懺悔而已,如果沒有「理懺」,有如把骯髒的石頭丟進水裡,水再多,仍然不能洗乾淨石頭上的汙垢。我們必用手指搓一搓石頭上的汙垢,再用水一洗,立刻乾淨,這是理懺的力量。
二、理懺
理懺是從真理上懺悔。禪修就是理懺,與拜懺功德是不一樣的。參加拜佛懺法也有功德,但這是「事懺」,不能究竟清淨,只有透過理上的懺悔——禪修,才能真正淨除貪瞋癡種種的業障。
(一)修止觀
我們打坐是先收攝身心,心靜以後,開始好好思惟,無始以來在六道中,由於無明的關係造身口意種種的惡業,甚至包括善業,所得到的果報也只不過是頭出頭沒;惡業使得我們沉入下三道,善業使得我們得人天小福報,短暫的善道而已。
出生為人,再富貴只不過幾十年,如果不知培福不知修行,一眨眼即過去。現世的報得自於過去的善業,可是又埋下未來世墮入下三途的苦報,這是不可靠的,所以終究要理懺。
思惟無始以來的惡業,因為心的無明而造貪瞋癡三毒,所以就有業報的產生。為什麼會無明?戒定慧的力量不夠,沒有修止觀,沒有看到諸法實相。
(二)理懺的要領
我們接受目前一切的不如意,皆來自於業障,再思惟過去世所造貪瞋癡,皆來自於自己的無明,而且是的無明。
我們直接觀「心」:「心是真實的嗎?真的有心存在嗎?」心是指心王法和心所法。先觀心所,了知心所法是由心王法所生,因此心所法是緣起性空,虛妄不真實。接著觀心王法是真實的嗎?很容易可以了知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皆是眾緣所生,是「根」攀緣外塵,加上種種的助緣,所以有「識」,「根塵識三和合,曰觸」,緣觸而後有眼受、耳受、鼻受、舌受、身受、意受,各種的「受」產生。所以前六識不是真實的,「觸」和「受」也不是真實的。
接著觀第七識,它是依第八識的境界相所產生的智相、相續相,因此也不是真實的。第七識也必須依第八識的業種子,已經生起見分、相分的境界相,依境界而長六中的中細。觀第七識也發現是依他起,故不真實。
接著觀第八識,它是真實的嗎?第八識起現行而有能見相、境界相;能見相、境界相是依無明業相而有。因為第一念無始無明使得如虛空般的真如心有了烏雲,變成根本無明,由根本無明長三細,因而有第八識的出現。
會有種種的業力種子,就是因為不了解心所法、心王法都是虛妄。枝末無明是來自於根本無明;根本無明是來自於無始無明,無始的第一個念頭、第一個妄念、第一個分別心而來。
(三)觀心
當修完四無量心或不淨觀、因緣觀之後,我們可以修「理懺」,從觀心所,接著觀心王。
心所從受、想、行來觀,觀它們是由心王所生,一一思惟。我們很容易可以知道前六識是緣起而性空,再來觀第七識、第八識,終於了知第八識是由於一念無明而有,並不是真實的,如此證悟真如心。真如心就是光明智慧,業障在光明智慧的照耀之下,如朝露一般自然就消失了。不必拿掉朝露,只要太陽一出來自然就化掉,道理就在這裡。一直觀到真如心現前,業障也就化掉了。
先修三種觀法消除貪瞋癡,再修「理懺」。只有透過理懺,真如心才能真正現前,根除無始以來的最初一念無明,消除無始以來的業障。
止觀雙運第七支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