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教觀》-1-四念處觀與四無量心觀

四念處觀與四無量心觀(十五)

三、四無量心修持法
佛在《大念處經》中提到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四念處修持方法。此外,還有一種很重要的修行,並不是《大念處經》中所提到的,而是後來的祖師發現非常好的禪修方法,這種方法稱作四無量心修行。
所謂無量,即無量無邊,是開放擴大我們的心胸、我們的思想,不再局限於一個人,局限於這一世。四無量心是指慈心、悲心、喜心、捨心。慈(metta)、悲(karuna)、喜(mudita)、捨(upekkha)可以用來當作證得禪定的方法,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是相對於慈心的修行、悲心的修行、喜心的修行、捨心的修行。
在《瑜伽師地論》裡面更進一步提到,如果想要證得第三禪,最好的方法是修慈無量心;想要得到第一空定(空無邊處定),最好的方法是修悲無量心;想要證悟第二空定(識無邊處定),最好的方法是修喜無量心;想要證悟第三空定(無所有處定),最好的方法是修捨無量心。四無量心的修行,可以很快速地進入四禪、四空定,這個是比較高的層次。
即使沒有證入深的禪定境界,修慈悲喜捨,同樣可以得到很大的利益。
(一)修習的利益
1. 培養大乘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大乘菩薩不僅要自己永遠的快樂,也要一切眾生永遠的解脫自在,自己好,也要讓其他眾生好;不僅讓眾生好,也要讓國土好,也就是環境好、地球好、太陽系好、銀河系好、星雲系好,無邊無際的宇宙都要好。要好,就不要有痛苦;要好,就要快樂。
所謂無緣大慈,指無條件的給予眾生快樂的方法,以及快樂的東西;同體大悲,指了知我們與一切眾生、山河大地是同體的,分不開的,眾生還在痛苦,我們不可能自己快樂。在惡劣的國土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快樂,除非已經證悟絕對的空性智慧,否則都會受到其他眾生和大環境的影響。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擴大我們的心胸,不但可以涵蓋所有的眾生,也涵蓋所有的物質世界。
我並不是獨立存在的,我是因為其他的眾生才可能存在的,我依賴於父母親才有這個身體,依賴於師長才能學習,依賴於其他的士農工商才有糧食、才有水喝、才有交通工具、才有電腦,我才可以做種種的事情。沒有其他的眾生存在,我不可能賺到錢。如果只管自己有錢,而不管客戶、使用者也可以有利益,也可以共同分享,那麼你就只能賺一次的錢,你的財富是不可能累積的。
修完「身、受、心、法」四念處以後,我們開展了智慧,觀察到一切都是彼此相關的,而且都是同等的——我的身心是無我,你的身心也是無我,他的身心也是無我,物質環境也是無我;如此,才不會有一道牆壁的隔離。一有牆壁,房子裡面的空間與外面的空間就分開了,但是裡面的空間與外面的空間在體性上是平等的,並沒有分別,只不過是人為的方式把這個空間隔起來,認為這個空間就是我的。
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界限,因此這個家庭與其他的家庭就有所不同。如果沒有悲心、沒有愛心,這兩個家庭是不會互動的,還可能彼此起爭執。這個團體與另外一個團體,如果沒有體會無我的真理,彼此就會產生競爭。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國界,另外一個國家又有它的國界,都要擴展自己的版圖,都不願意自己的土地少一塊,因此互相衝突,甚至發生戰爭。擴而大之,我們地球人與外太空的眾生,有形的人、動物與無形的其他眾生,如果彼此都有界限、場域的執著觀念,如果這種場域的執著不斷擴大,自我不斷擴大,不僅屬於我的土地是我的,甚至於別人的土地,也要伸展過去,別人看到你的土地也要伸展過來,彼此之間一定是衝突的。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多少的農夫彼此爭吵,只因為一條小小的田埂。多少的鄰居不愉快,只為我這一道牆要蓋到你的土地上,即使沒有蓋到你的土地上,也要蓋在邊界,一寸也不肯讓,鄰居反目成仇。國家海域之間、領土之間、版圖之間的衝突,也因此產生。
佛法能夠帶來真正的世界大同,因為它提倡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沒有任何的條件,我要給予一切眾生好處,我感受到一切眾生與我同體,眾生的苦就是我的苦,我要拔除他們的苦。要達到慈悲的心胸是不容易的,理論上可以講得很好聽,但是實際上卻做不到。我們要怎麼做到?在禪定中觀修「慈悲喜捨」,培養菩薩道的精神。
2. 調柔心性克服煩惱
不要陳義過高,說我是修菩薩道者!只要內心慈悲喜捨,我們的心性就會柔軟。本來看到對方就不舒服,聽到對方講一句逆耳的忠言就發飆,忍不下這一口氣,不能夠接受對方,因為修無量的慈悲喜捨,變得非常的柔軟。自己先得到好處,因為自己不會僵硬劃地自限,煩惱自然而然也就沒了。
我們給予眾生永遠都是好的。眾生負面的煩惱,我們永遠要去幫助,當下就可以感受到心性的調柔,以及煩惱的克服。
3. 生善止惡
這個時候的心態已經不一樣了。觀修慈悲喜捨,剛開始可能是勉強自己給予眾生快樂的因,強迫自己拔除眾生的苦因,尤其對於從前傷害過我們的人,自己不喜歡的人,我們要給予他快樂,拔除他的痛苦。然而我們經常是:「我才不幹,我要追求公平。過去我所受到的傷害,難道就這樣子算了嗎?過去讓我心裡非常不舒服,難道就這樣子算了嗎?如果這樣子就算了,我就不是一條好漢。」我們一直強調要公平,一定要有正義,因此很難修啊!
當我們不能夠接受或原諒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首先受到傷害的是自己。自己的內心會焦慮、忿忿不平,內心有很多的煩惱痛苦,一直在掙扎執著。因為有「身、受、心、法」四念處的練習,心變得很寧靜,這個時候我們試著觀修慈悲喜捨,我們的惡心不會生起,我們的善心會一直生起。首先是勉強的、刻意的,練習久了,自然順暢,時時刻刻不會有傷害眾生的心,時時刻刻不會有想要報仇的心,時時刻刻都會想給對方快樂的因。重要的是拔除苦的因。
給予樂的因,比給予樂還要重要;拔除苦的因,比拔苦還要重要。一個人沒有飯吃,送給他麵包吃,他饑餓的苦消失了,只是當下歡喜,沒有真正解決他的問題,因為三個小時之後,肚子又餓了,又向你討飯吃,反而你的煩惱來了。如果苦的因沒有解決,永遠幫助不了一切眾生解除苦。在幫助救濟眾生的時候,不能只是拔苦,這只解決當下苦的問題,未來還是繼續苦的,因此要拔苦因,才能夠究竟未來不會苦。
不只是拔除苦因,給予快樂的因,而且要拔除永遠痛苦的因,給予永遠快樂的因。除了佛法,沒有其他的途徑,佛法看到真相,不斷地修持慈悲喜捨,觀眾生不離開我,我不離開眾生,大眾是同體共生的。修持慈悲喜捨的第三個利益,生善止惡。
4. 通向滅盡
就是證悟涅槃寂靜。為什麼我們心一直在情緒起伏、一直不安?因為我們有所執著。為什麼會執著?因為我們沒有看到真相。
看到生命的真相是無常、是無我的,就不會再執著自己的身心生滅現象。擴而大之,對於環境的一切遭遇,再也不會執著。因為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是苦、一切都是無我的。證悟無我的真理以後,能夠真的拿掉界限、場域的觀念。諸位要小心注意一點,不是要我們不知道「你的財產是你的財產,我的財產是我的財產」,在世俗諦人我的互動之中,還是要有界限的,我們不可以侵犯別人的土地、別人的財產、別人的身體,我們要給予人權的尊重;但是在心態上,我們不可以有場域的觀念。如果我們心態上沒有範圍、界限的觀念,自然心胸是慈悲為懷的,自然在行為上會與眾生結善緣,而且盡一己之能幫助眾生離苦難,是永遠幫助眾生去除苦的因,這才是真正究竟解決問題。
究竟解決問題,稱為「滅盡」,即是「涅槃寂靜」。所謂涅槃寂靜,即證悟無我,證悟空性。了知一切現象的真理,心就不會在世俗諦上面執著,知道世俗諦是假名安立,只是彼此之間的方便互動。就真理而言,大家都是一體的。
(二)修習的次第
各種經、論都有不同的「慈悲喜捨」修行方法。現在介紹最實際的修行法,出自於《清淨道論》,第五世紀由覺音論師所撰寫的,專門研討清淨內心方法的著作。
所謂清淨,指清淨內心的煩惱、分別、執著、愚癡、情緒。清淨內心的方法,稱之為清淨道。為什麼以這本著作為修持基礎呢?因為《清淨道論》所提到四無量心的修行方法最為具體,而且有次第,依之而修,可以養成慈悲喜捨的胸襟。
1. 修慈心前行
所謂慈,即證悟無我空性,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如果沒有證悟無我空性,那不是慈,是愛。愛和慈是不同的,愛是染汙的,愛是出於憐憫,出於有能力幫助他人,看見別人痛苦,所以給予愛,這是不清淨的。慈是沒有染著、沒有分別的愛。
佛家講慈而不講愛。講愛,就表示還有高低之分、還有優劣之別。慈是什麼呢?了解「我」是無我、是空性,「你」也是無我、也是空性,我給予你的利益是無我、是空性,一切皆平等,沒有任何的分別,完全出於自然,完全出於真理的體悟。
在還沒有進入慈心觀以前,先觀察瞋恚的過患,以及忍辱的功德。在修慈心觀時,有六種人必須要避免,因為我們的智慧還沒有完全的顯現,因此要很小心,避免先對這六種人修慈心觀。
1-1. 不愛之人
若還有「我對某某人很反感」的想法,表示自己還沒有無我的智慧。即使禪定中證悟無我,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練習到很自然的無我觀,有時候反感的心又會生起。因此要小心,當自己還沒有成阿羅漢或成佛之前,內心還是會有反感的習氣。
對反感者不要修慈心觀。因為根本修不起來,先天上就不喜歡他,再怎麼修,只是引起心理的反彈。
1-2. 至愛者
為什麼初學者不要對最喜歡的人修慈心觀?因為會產生黏著。本來愛已經會帶來痛苦,再修慈心觀,黏著得更厲害。夫妻相愛,幾天不見就朝思暮想,很痛苦了,如果現在修慈心觀,我愛你愛得要死,一分鐘、一秒鐘都不要離開你,多大的負擔啊!
對摯愛者,首先不要修慈心觀。
1-3. 中立者
一開始也不要對他修慈心觀。中立者是指與我沒有關係的人,很難修出慈心觀。遠在非洲的人,看都沒有看過,想都沒有想過,怎麼對他修慈心觀?那個人我根本想像不出來。
所以對中立者、沒有關係的人,也不要修慈心觀。
1-4. 敵對者
一想到敵人,瞋心就起,所以也不要修慈心觀。
1-5. 異性
對異性修慈心觀,很容易引起貪欲、生起情欲。因此,修慈心觀的開始,不要對異性修。所以從同性開始修,男性對男性修慈心觀,女性對女性修慈心觀。
1-6. 已死者
已經死亡的人,也不要修慈心觀。因為他已經不在了,一觀想他已經化成骨灰,或變成腐爛後白骨的狀態,就會覺得噁心,反而觀不成慈心。
2. 修習的正行
2-1. 如何修慈心觀
2-1-1. 對自己修慈
腦海裡面不斷地重複發願文:「願我無敵意、無危險,願我無精神的痛苦,願我無身體的痛苦,願我保持快樂。」如果自己不快樂,不可能把快樂給予他人;自己沒有錢,不可能把錢財布施濟貧;一定要先自己擁有某些好的東西,才可能把多餘的分享給他人。
修慈心觀,首先是對自己修慈心觀。反覆的唱誦:「願我無敵意、無危險……。」我不要產生傷害別人的心,也不要產生危害別人的心。願我永遠都平安、心情寧靜,沒有精神的苦、肉體的苦。「願我保持快樂」,是讓自己充滿喜悅快樂。
2-1-2. 對可敬者修慈
第二步,針對可敬者來修慈心觀。可敬者,比如師長或自己的師父,尊敬的對象。對於社會上人格高尚者,我們可對他們修慈心觀。憶念他們的德行,通過觀想:我願這一位善人永遠快樂、永遠沒有痛苦。慢慢把慈心觀擴大到可敬者。
2-1-3. 對至親者、中立者、敵對者修慈
第三步,將慈心觀指向我們的父母親、配偶、兄弟姐妹、兒女,或者其他的親戚、朋友……慢慢地擴大。擴大到與我們沒有關係的同一民族同胞,同一國家的人民,世界各地的華人,乃至於所有的人類,乃至於一切的生命。
擴大慈心觀的範圍以後,最後對於自己的敵人,傷害過我們的人,一定要修慈心觀。我接受傷害我的人,觀想他心中千萬不要再有瞋恨,就到此為止,不要再傷害其他的眾生,希望他能夠有慈悲心。如果對敵對者修持慈心成功,最大的利益者是自己,因為自己放下了,可以接受對方、原諒對方。原諒對方等於原諒自己。
整個放下,感覺是多麼地輕鬆啊!不然以前心頭沉甸甸的,總是想到自己被傷害。心識裡還有被傷害的種子,永遠不可能快樂。這種被傷害的種子不時冒出,也許是在作夢的時候,最可怕的是在死亡的時候。
我有一位學生,學佛十幾年,曾經中斷沒有繼續聽聞教法,十幾年忙著賺錢。半年前,身體垮掉,送到醫院,陷入昏迷,接近死亡、臨終的狀態。那個現象讓他嚇到了,在幾乎斷氣的時刻,腦海浮現的是從小時候一直到現在的景象,統統出現!包括被人傷害,或者自己不小心傷害別人,所有的狀況。他學佛十幾年,以前可以每天背誦〈大悲咒〉幾百遍,朗朗上口,可是看到恐怖的景象,痛苦不堪在那邊掙扎,想要念阿彌陀佛,連一個「阿」字都念不出來。後來醫師把他急救回來以後,再也不敢鬆懈,因為他知道臨終時候必經的痛苦過程。
當內心沒有清淨,臨終的那一刻,生前所造作的一切,像放電影一般,三百六十度同時呈現!行善的人,出現的都是好事情。如果有傷害眾生的心,或者行為、語言,都會一一出現,想逃避都逃避不了。譴責你的恐怖景象,讓你良心不安,讓你心不得安寧。
這位學生感受到以前念佛時,佛號自然生起,為什麼臨終時一個「阿」字都念不出?這位學生知道不可以再懈怠,問我:「是不是每一個人在死亡的時候都會有這一幕?」根據佛經記載,每一個人都會有這一幕的。不只是死亡的那一刻有這一幕,在作夢的時候,也會不斷浮現過去的經驗和遭遇。例如,打坐禪修的時候,心夠寧靜時,會看到兩樣東西,一個是光,彩虹光、光圈等;一個是各種各樣好的、壞的形象。這位學生恍然大悟,佛經所談的是真理,是生老病死的真相。之後,他很用功,可以搭捷運四、五十分鐘,只為著上兩個小時的課;從此,他非常的舒暢,非常的安心。
要真正解脫一切的恐怖不安,只有在當下,只有禪修,只有好好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如果沒有清除內心的垃圾,清淨內心的骯髒,不肯面對自己的不愉快遭遇,這些種子習氣會不斷出現。這是慈心觀的修行。
2-2. 修悲心、喜心、捨心觀
2-2-1. 悲心的修行
換一個發願的內容。這個發願文要念得非常的順口,一直發願:「願我自己永遠沒有痛苦,永遠心安理得;願我沒有精神的苦,有精神的快樂;沒有肉體的苦,有肉體的喜悅;願我能夠保持快樂,不要有任何的痛苦。」心理學稱之為暗示,我們想像久了,就變成真的,弄假成真,心想事成。
2-2-2. 喜心的修行
主要是歡喜。隨喜功德,不要有嫉妒心。
雖然我們可以修到很有愛心,很有慈悲心,但嫉妒心是非常微細的。嫉妒他人比我們好,比我們漂亮,比我們有錢,比我們健康,比我們有名望等;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尊重,不知道喝彩,不知道護持,不知道隨喜,用嫉妒心打折別人做的好事。
所以,喜心先從自己開始,再擴大到自己尊敬的師長,而後自己最親密的家人,再到親戚、朋友、同學、同事;從與我有血緣關係的人士,到同一個社區,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民族;從同樣是人類,擴而大之,其他的動物,其他的無情器世間。散發喜悅的心,創造喜悅的波,製造喜悅的磁場。
2-2-3. 捨心的修行
有慈、悲、喜無量心的時候,心還不算平等,不算永遠寧靜;因此,最後一定要修捨心。捨心是平等心,是真正的平安。
慈、悲、喜是還有所對待的,雖然這時已經了解一切無我,一切皆空的慈悲喜,但還是不平等。所謂捨,即平等的意思。面臨一切的境界都是平等對待,八風都是平等,一切皆是無我,眾生皆是平等,我的遭遇平等,我與眾生、與無情器世間都沒有差別,就是「心」要無量無邊的擴大。
慈悲喜捨是境界的無量、對象的無量、時間的無量、空間的無量、清淨心的無量。令所有的眾生,令所有的宇宙法界,都能夠充滿慈悲喜捨的磁場,最後都平等,沒有場域的分別。這是真正的世界大同,真正的極樂世界,真正的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