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

四大皆空

 講題 「心經的智慧」
鄭振煌 

    許多人在縱情酒色財氣的當下,都以四大皆空為藉口,真是糟蹋了自己寶貴的身心。
    「四大皆空」出自何處?是何意思?四大為何皆空?
    這可是大哉問,其實就像我們活著離不開空氣一樣,我們經常在呼吸空氣卻無感。
    四大皆空出自唐代玄奘大師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全部經文只有260個字。佛教寺廟早晚課及各種法會都會誦它,人死了也要靠它超渡,成為中、日、韓、越等漢文化區域最重要的佛經。歷代書法家都會寫《心經》,或楷書,或隸書,或行書,或草書,有如符咒般掛在牆壁上。現代音樂家為它作曲、歌唱,當作流行歌傳唱,成為撫慰人們心靈的良藥。
    為何《心經》有這樣子的魔力?秘密就在「四大皆空」四個字。
    「四大」指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大」不是形狀大小的大,而是無邊無際、無始無終、普遍存在、永遠存在的大,科學術語稱為性質。地大就是固體的性質,水大就是液體的性質,火大就是溫度的性質,風大就是氣體的性質。一切物質都離不開這四種性質,既然如此,為何說「四大皆空」呢?
    原來「空」是「空性」的簡稱,而空性是無固定性的意思。一切物質都有固體、液體、溫度、氣體的性質,而固體、液體、氣體都是依溫度而改變。如水是液體,加溫到攝氏一百度就變成氣體,降溫到攝氏零度就變成固體,而溫度也隨燃料、高度、大氣等因素改變。因此,固體、液體、溫度、氣體都沒有固定性,不停地在改變,稱為「四大皆空」。
    物質在佛教術語中稱為「色」,此「色」絕非色情、色慾。既然「四大皆空」,所以具有四大性質的「色」也皆空,稱為「色即是空」、「色不異空」。不僅「色即是空」、「色不異空」,而且我們的感「受」、思「想」、願「行」、意「識」都「亦復如是」。色受想行識就是身心現象的五大類,佛教術語稱為「五蘊」,蘊有蘊藏的意思,亦即蘊藏多種現象。
    我們的身心五大類現象都沒有固定性,因此「五蘊皆空」。誰不知道「五蘊皆空」呢?為什麼任何順逆境界只要跟自己有關,就空不了,那是因為修練不夠。如果能夠再三地以甚深的空性智慧,來觀察我們的身心五大類現象,就能夠了解「五蘊皆空」,坦然接受一切境界,順逆都不執著,當順境轉為逆境時能夠處變不驚,當逆境出現時也能戒慎而不恐懼,維持正念正知的清明,樂觀積極以對,人生即臻圓滿。
    《心經》的精髓就在「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泰山文化基金會  照亮心靈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