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生死兩無憾

生死兩無憾
鄭振煌
2010/04/02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孫中山先生遺像兩旁的對聯如是說,多大的憾事在其中。
十餘年前遊西藏,歸程訪成都諸葛武侯祠,祠內壁上,赫然讀到杜甫<蜀相>一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及其<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又是淚滿襟,又是遺恨。
古往今來,有幾人能像佛陀在娑羅雙樹下安詳示寂?
臨終前最後悔的事,往往是我們沒完成的事,而不是已完成的事。奮鬥了一輩子,為什麼還有沒完成的事?原因是不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因而不能知足常樂。
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追逐[財色名食睡],即使滿足了感官的欲望,心靈還是空虛的,隨時都像餓鬼一般,貪婪的往外尋求快樂之道,內心如何能安?
安心的方法不外乎戒定慧。
戒是不說令別人痛苦的話,不做令別人痛苦的事,因為現在的言行,將來的果報還得自己去承受。不想將來痛苦,就要現在注意言行,有所規範。
定是令心不散亂,不胡思亂想,安住當下,接受當下,身心自然可以輕安喜樂。但未來如果想永遠輕安喜樂,就必須以安定的心去觀察壓力源。外面的人事物雖然常被認為是壓力源,實際上是自己去感受、想像、評價外在的人事物,才會覺得有壓力存在。
當親身體驗了外在的人事物、自己的身心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時,就是智慧。智慧是了知世間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既不可執著,也是執著不來的。生老病死等八苦,得失苦樂稱譏毀譽等八風,全都放下不執著了,解脫自在。
生死是一切煩惱的來源,生死過程中的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因此就本質而言,生死並沒有差別,甚至一切萬事萬物都沒有差別,何必妄生分別,徒增煩惱?
活在當下,培養正念,接受此時此地的任何情境,不追悔過去,不夢想未來,清淨光明,就是涅槃極樂,也就生死兩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