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華枝春滿--跋《弘一大師格言別錄賞析》

華枝春滿--跋《弘一大師格言別錄賞析》
鄭振煌
2008/07/11
在十九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百年間,中國佛教僧界出現了虛雲老和尚(1840~1959)、印光祖師(1862~1940)、弘一大師(1880~1942)、太虛大師(1889~1947)等四大師,各領風騷,影響著近現代中國佛教,歷久不衰,直至今日。其盛況直追隋唐,實堪一讚。
四大師在修持、文章、佛行事業等方面均光爍千古。
虛雲老和尚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以一身繫五宗法脈,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八十餘處。奉持淨、苦、孝、忍、定、捨、悲、異方便、無畏、不放逸諸行,屢現不可思議之禪境。
印光大師畢生弘揚淨土,力主儒家五倫為學佛之基礎,堅守[不當住持,不收徒眾,不登大座]三大原則,淡泊名利,刻苦儉樸,操守弘毅,學行俱優,感化甚廣,恆以書信示人老實修持之道,圓寂後被尊為蓮宗第十三代祖師。
太虛大師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總攬全體佛法,倡導佛教革命,致力佛教事業,推展世界佛教運動,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菩薩瑜伽戒本,提倡僧教育,培植僧材,為實踐佛僧、佛化、佛國之三佛主義而努力。其人生佛教之理念,開人間佛教、人間淨土之先河。
弘一大師出家前性情倜儻恬醇,於詩文詞賦之外,尤好書畫,工篆刻,書法頗得漢魏六朝之祕。留學日本,研習西洋戲劇、音樂、繪畫,開風氣之先。出家後,絢爛歸於平淡,盡捨藝業,惟以書寫經句與人結緣。發願畢生精研戒法,專弘南山律宗。操行至苦,清純恬淡,孤高耿介,恆跣足芒鞋,孑然一擔,雲遊各處,講經弘法。
弘一大師的影響力不止於佛教界,更擴及藝術、音樂、戲劇、文學、書畫、金石、教育等領域。其作品不可勝數,得之者均奉為法寶,至今仍不斷有他的書畫問世,而臨摹者眾,號稱[弘體]。
回憶四十餘年前,大學時代初學佛,於四大師之高風亮節至為景仰,捧讀他們的文集,輒興奮然之志。陳慧劍老師的《弘一大師傳》問世之後,更是風靡華文世界,接引無數眾生進入佛門,功德莫能名。陳老師的文筆出神入化,撥動了年輕人的心弦,吸引我們到他位於北投的家,聽他神往古人般的說唱弘一大師故事。
旅居菲律賓的劉梅生老居士(晚年出家,法名蓮生)生長在天主教家庭,就讀廈門大學時,課餘往南普陀寺,為當時掛單在寺內的弘一大師之德學所折服,遂改信佛教,發願終身梵行,護持三寶,接引青年學佛。每次來臺,最喜歡講述他與弘一大師的甚深因緣,栩栩如生,令後生晚輩的我們欣羨不已。
馬來西亞古晉佛教居士林林長蔡明田居士,蒐集甚多高僧大德的墨寶,每次我往古晉學講佛法時,他都會出示弘一大師原作,墨香猶存,並說明獲得因緣,神交古人,餘音繞樑。
前年我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以殊勝因緣觀賞[天心月圓音樂劇],場面壯大,感人至深,導演、編劇、演員等工作人員都是業餘義工,全體觀眾如醉如癡,浸淫於大師風範,滌塵蕩垢,心光霽月。
有一次,我掛單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該林林長李木源居士特別讓我觀賞他珍藏的大師真跡,寫於一大面絹絲上,字體甚小而工整,令我大開眼界,並蒙賜贈福建最新出版的弘一大師全集,彌足珍貴。
弘一大師嫡孫女李莉娟居士,前幾年來臺灣參加在華梵大學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會後參訪慧炬,親賜她臨摩大師的作品,令我感動得彷彿拜見大師。
弘一大師有如挖掘不盡的寶藏,以他為主題的活動此起彼落。李璧苑老師心儀大師法書,鑽之彌深,將研究成果撰為碩士論文,並結集出版,書名《毫端舍利》,蒙賜一冊,令我這藝術啞羊如獲珍寶。
江朝陽居士賢伉儷敦厚儒雅,喜書畫音樂,樂善好施,身體力行,啟發我做人處事的道理,對我疼愛有加,凡有益世道人心者皆轉介於我,實我善知識焉!長年舉辦[天心月圓弘一大師音樂會]及[弘一大師書法展],對弘一大師的菩薩願行衷心景仰,並極力推廣,可算道地的[弘裔弟子]了。他們提供大師格言別錄,請人演義,功成之後,發心恭印本書與眾結緣,出版前讓我先睹為快。我於出國期間,抽暇研讀,才知道作者是我嘉義中學同窗好友侯秋東教授的夫人楊梓茗老師,我與楊老師雖只一面,但久知她是積學深厚、老實念佛的善女人。她對於弘一大師格言的詮釋入木三分,拜讀之餘,讓我慚愧得汗流浹背,極欲找個地洞鑽入,因為書中所說針針見血,都是我宿世習氣,猛覺自己是三塗中人。
為本書寫序的惠觀法師,頗有乃師智諭老和尚的道風,從她身上也可見到弘一大師的戒行影子,多年來惠我良多,她的序文就是擲地有聲的論文。
弘一大師的德行,仰之彌高,鑽之彌深,已然後世佛弟子的典範;其書藝也是後人永遠臨摹的對象,[弘體]沛然莫之能禦,佼佼者之一的吳雪松先生享譽書法界,臨摹大師格言的作品,為本書增色不少。
蒙江居士不棄,命我略述感懷,續貂之作,何足掛齒,聊作補篇耳。
二○○八年七月十一日於中華維鬘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