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敦倫盡分是根本

敦倫盡分是根本
鄭振煌
2008/07/03
[白衣學佛不離世間法,必須敦倫盡分;處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在家人學佛從五戒十善開始,直趨菩薩道,不可忘失本分,不顧人情世故,否則根本不立,何以道生?
《弟子規》開宗明義就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雖然這是對童蒙而說,卻可當作每一個人的圭臬,說來容易,完全做到可要一輩子的修行功夫,正是[三歲小孩道得,八十老翁做不得]。
儒家《弟子規》以世間法來談學習的科目,依重要程度分別為一、孝順父母,二、兄友弟恭,三、生活嚴謹,四、誠信老實,五、愛人如己,六、親近仁者,七、好學不倦。
佛家不僅以世間法(事)來談為人處世的原則,還以出世間法(理)來談,其範圍遠大於儒家的觀點。茲依佛法詮釋《弟子規》的內涵如下:
一、 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忠臣出於孝門,孝順之道不僅善養而已,更要事之以順,克紹箕裘光耀門楣,父母亡故更要祭之以禮,慎終追遠。佛家認為生命可分肉身生命和法身慧命二種,而且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甚至器界萬物都在滋養我們的肉身生命,也可啟發我們的法身慧命。因此,我們不僅要孝順生育我們的現世父母,還要孝順長養我們法身慧命的三寶、我們的過去世父母(指一切眾生,至少要做到不傷害)、滋養我們肉身生命的器界萬物(惜福、環保的理念)。
二、 兄友弟恭:兄弟姊妹稱為手足,手足是身體的延伸,動手動腳才能執行大腦的指令。腳用來走路,把身體帶到目的地;手活動靈巧,可以做細工。兄弟姊妹相親相愛,家和萬事興。佛家稱呼同修道友為師兄或師姊,[同舟共濟五百年修],能生為兄弟姊妹更是多生累劫的善因緣,應做菩提道侶,圓滿佛果。
三、 生活嚴謹: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潔身自愛是做人第一要務。佛家認為在家眾不僅應三歸五戒,還應守八關齋戒、行十善、持菩薩戒、修十波羅蜜,才能讓人格完美。戒可以保護自己,成就世間法,更為無上菩提本,資定發慧。
四、 誠信老實:民無信不立,君子重然諾,言出必行,方能為人所敬重。佛家認為做人不但要誠信老實,還要信聖言量、因果、四聖諦等正法。《華嚴經》說:[信為道元功德母。]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從十信開始。香象過河,一步一腳印,成功絕無倖致,萬丈高樓從地起,老實修行,必證菩提。
五、 愛人如己:同理心是贏得友誼的祕方,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都是整個宇宙的一分子。佛家的緣起觀重重無盡,每一個人都像帝釋天宮因陀羅網上的寶珠,反映著其他寶珠的光,也把自己的光投射到其他寶珠上,互即互入,圓融無礙。因此,我們不僅要愛人如己,也要愛法界一切眾生如己,甚至愛宇宙萬物如己,包括一沙一石、一草一木在內,這是最徹底的環保觀。[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成],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愛心何其無量無邊。
六、 親近仁者:學習是成長的不二法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足見人格的養成,遠比知識重要。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佛家認為親近善知識是聞思修佛法的先決條件,而善知識的基本條件是具足戒定慧、慈悲心、菩提心、弘法利生。慈悲是與智慧同等重要的,甚至比智慧重要,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的信仰深入民間,便是由於他們[千處祈求千處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悲願。
七、 好學不倦:孔子入太廟,每事必問,並且慨嘆[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可以讓我們學習,見賢思齊,見不賢勉之。終身學習,已然現代人的目標。佛家不只要求終身學習,更要[法門無量誓願學],五明圓通,直到學無可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三大阿僧祇劫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