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大乘非佛說?

大乘非佛說?
大乘非佛說
我經常參加國內外的宗教會議,看到不同的宗教之間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修行方法,彼此很難溝通,也很難接受對方,這沒有什麼好見怪的,比較感到納悶的是:即使是佛教之間的宗教會議,有的時候都還溝通不來,都還互相貶抑對方。 
 即使像藏傳佛教於十九世紀出現[利美運動](Rimê, Non-sectarian Movement)--非宗派主義的運動,可是藏傳佛教徒往往把自己提到最高,而把南傳佛教貶到最低。佛法的流傳先有南傳,而後有大乘顯教,最後才有大乘密法,而大乘密法卻反自認為是最高、最無上的法門。
不僅傳承之間有難以溝通的鴻溝,即使是顯教之間、漢傳佛教之間,各個宗派也是互相貶抑的。
 學淨土的就說:[現在是五濁惡世,只有念佛一法可以成就。]學禪的不以為然,認為只有止觀才能成就;中國禪宗則認為只有參禪才是唯一究竟之道。這種現象,在我學佛五十餘年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我也一直想不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所以,今天要向諸位請教的,就是[大小乘三昧之會通]。我援引了清末民初的唯識學家、南京支那內學院的創辦者--歐陽漸居士為支那內學院所訂的院訓釋[三昧],嘗試從大乘與小乘的禪定三昧中,尋找出可以會通之處。
 
二、大乘是佛說
請注意,這裡所說的[小乘]Hin
āyāna,沒有貶抑的意思,只是指部派佛教,尤其是上座部佛教。
西元397年冬,東晉尚書令王珣以苻秦建元末曇摩難提在長安所譯《中阿含》、《增一阿含》文義不盡,未得校定,乃集在都義學沙門惠持等四十人,組織譯場,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重譯《中阿含經》六十卷,隨後又校改了《增一阿含經》五十一卷。後者卷十八出現[小乘]這個名相:
 
舍利弗當知,如來有四不可思議事,非小乘所能知。云何為四?世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龍不可思議,佛土境界不可思議。是謂,舍利弗!有四不可思議。
 
此中提到如來有四種不可思議的事,不是小乘所能知道的。這裏只是說明事實,並無貶抑的味道。其實,不僅小乘(聲聞乘、緣覺乘)不能知道佛的境界,連大乘(菩薩乘)也不知道,雖然大乘以成佛為目標,因為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增一阿含經》是大眾部所結集的原始佛教經典,西元前一世紀敷演部派佛教法義而出現的[大乘](Mah
āyāna)佛教,與它的關係最為密切。本緣部類的經論,如《大方便佛報恩經》、《佛本行集經》、《百喻經》、《悲華經》、《菩薩本生鬘論》等,也有「小乘」的名相,但都沒有鄙視,只是指聲聞乘、緣覺乘觀[四諦十六行相]及[流轉十二因緣]、[還滅十二因緣]以證涅槃的的教法,觀的對象是自己的本身,如自我的陰、界、入、因緣、三十七道品等。
    《長阿含經》卷二<第一分遊行經第二初>提到「大乘」這個名相:
爾時,世尊出巴陵弗城,至于水邊,時,水岸上人民眾多,中有乘船渡者,或有乘筏,或有乘桴而渡河者。爾時,世尊與諸大眾,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忽至彼岸。世尊觀此義已,即說頌曰:[佛為海船師,法橋渡河津;大乘道之輿,一切渡天人。亦為自解結,渡岸得昇仙;都使諸弟子,縛解得涅槃。]
此中提到「中有乘船渡者,或有乘筏,或有乘桴而渡河者」,而「世尊與諸大眾,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忽至彼岸。」因此,世尊說頌曰:「佛為海船師,法橋渡河津;大乘道之輿,一切渡天人。亦為自解結,渡岸得昇仙;都使諸弟子,縛解得涅槃。」佛為海船師,大乘道之輿能渡一切人天。渡河的工具很多,都能渡到彼岸,小船超載必覆,大船能載多人,並無勝劣之分。
    《長阿含經》是上座部之一的法藏部所結集。此外,同屬《長阿含經》的單本經《般泥洹經》卷一有類似的說法:
是時人民,有乘舫舟渡者,有乘小船,或乘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