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效法維鬘二大士 推動居士菩薩道

效法維鬘二大士  推動居士菩薩道 
鄭振煌
     當印度佛教在公元前一世紀,陷入「遠離民眾日常生活,部派紛諍繁瑣哲學]的泥淖時,大乘佛教經典出現,以「般若緣起性空,世出世間不二]的菩薩道,挽救奄奄一息的佛教命脈,讓佛教在印度多活了一千二百多年。幸而大乘經典傳入中國,終能開花結果,成為人類精神文明的最重要寶藏。
   
在大乘經典中,《維摩詰所說經》(共有六種譯本)和《勝鬘夫人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共有三種譯本),是二部非常重要卻被故意忽視的寶典。這二部經的主角分別是維摩詰居士和勝鬘夫人,前者為金粟如來再來,後者將來成佛,[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表彰人類社會的普遍價值,作為居士典範當之無愧。
因讀《維摩經》出家的僧肇,在〈維摩詰所說經序〉中說︰[此經所明,統萬行則以權智為主,樹德本則以六度為根,濟蒙惑則以慈悲為首,語宗極則以不二為門。凡此眾說,皆不思議之本也。至若借座燈王、請飯香土、手接大千、室包乾象,不思議之迹也。(中略)非本無以垂迹,非迹無以顯本。本迹雖殊,而不思議一也。]
 
本經震懾人心。[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為不思議解脫、唯心淨土、人間佛教的張本。維摩詰長者示疾,要問疾者識身虛幻、危脆、垢穢,為苦為惱,眾病所集,不應心為形役,應常樂佛身。文殊致問,維摩詰告以[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又向舍利弗開導︰[夫求法者,不貪軀命,何況床座?]以及[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諸義。
   
他向東方須彌相世界須彌燈王佛,借來三萬二千個高達八萬四千由旬嚴飾第一的師子寶座,宣示小大相容、久暫互攝等諸佛菩薩不可思議解脫的力用。一傘蓋即覆蓋一整個三千大千世界,而維摩詰小小斗室竟能容納三萬二千個師子座,證示空間之相對性;對某些人來說,某段時間長達一劫之久,但對其他人而言,同段時間僅有七日,說明時間之相對性;龍女轉化為男身,而在同時,舍利弗長者卻轉化為女相,詮釋性別之兩性並存而無定相。
維摩詰與文殊辯析[云何觀於眾生]乃至[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室內出現了天女散花。花散到菩薩身上,隨即下落,散到舍利弗等聲聞身上,即使運用神力,也扯不下來。自言[止此室聽聞菩薩大慈大悲不可思議諸佛之法已十有二年]的天女,在與舍利弗對辯過程中,將舍利弗變成了天女,將自己變成了舍利弗,證實眾生如幻,男女實無定相,破除聲聞人對[法]的執著,得出諸佛菩薩所證得的智慧功德,[實無所得],[但以世俗文字,假名得耳]的結論。
維摩詰大士[至博奕戲處,輒以度人]、[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遊諸四衢,饒益眾生]。甚至於[入諸淫舍,示欲之過]。文殊問維摩詰:[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答以[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維摩詰問文殊:[何等為如來種?],答以[有身為種]。現有煩惱之身,無實自性,如方便攝化,即可轉煩惱成菩提,轉色身為解脫身。凡此彰顯菩薩契入不二妙理,為攝化眾生所起的妙行。
維摩詰向文殊等八千菩薩提出[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的問題,法自在等三十位菩薩皆用[言說]表述,維摩詰不置可否,於是這三十人要文殊表示看法。文殊說︰[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文殊說已,又問維摩詰︰[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讚嘆說︰[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以其不可思議解脫的神通力,將上方眾香國景象,普現於大眾之前,又化出一菩薩使往上方眾香國乞取香飯。化菩薩取回香飯時,眾香國隨來者有九百萬菩薩,述說其國以[眾香]為佛事──教化眾生的種種妙用。維摩詰告以此土佛以[剛強之語]說明因果有報以及菩薩須以十事善法、四攝、八種無瘡疣法攝化眾生。
維摩詰以神通力,持諸大眾並師子座,置諸右掌,往詣佛所,因阿難問,佛為廣說香飯功德,乃至諸佛國土,有以光明相好、園林台觀、臥具衣服等種種施為,皆無非是攝化眾生的佛事。因有[四魔八萬四千諸煩惱門,而諸眾生為之疲勞,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諸佛法門]。眾香國諸菩薩請釋迦佛說法,佛為說[盡、無盡解脫法門]。盡,即有為法;無盡,即無為法。菩薩所行必須[不盡有為,不住無為]。[入生死而無所畏,於諸榮辱心無憂喜]等,是[不盡有為];[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等,是[不住無為]。
 
佛問維摩詰︰[汝欲見如來,為以何等觀如來乎﹖]維摩詰言︰[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謂[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以及[非有相,非無相,同真際,等法性],非見聞覺知,[離眾結縛,等諸智,同眾生]。次因舍利弗問維摩詰:[汝於何沒而來生此?]維摩詰就[沒]和[生]說明[一切法如幻相],[菩薩雖沒不盡善本,雖生不長諸惡]。佛向舍利弗介紹維摩詰,原是無動佛的妙喜世界中人。維摩詰說明自己,從清淨的妙喜世界來生此不淨的娑婆國土,[為化眾生故,不與愚闇而共合也,但滅眾生煩惱耳。]會眾欲見無動如來,維摩詰不起於座,以其右手斷取妙喜世界,把無動佛及其菩薩、聲聞之眾,皆接到菴羅樹園內。釋迦佛勉諸大眾︰[若菩薩欲得如是清淨佛土,當學無動如來所行。]
釋迦佛為天帝(釋提桓因)等稱說此經功德,指出[諸佛菩提皆從是生],若信解受持此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及依之而行的,即是以法供養如來。佛復自述因地為月蓋王子時,從藥王如來秉受[法供養]之教。所謂[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等,[是名最上法之供養]。
 
勝鬘夫人為阿踰闍國友稱王之妃,父親是中印度舍衛國波斯匿王,母親是末利夫人。聰明通敏,受父母薰陶而歸依佛道,敬禮讚歎如來,得當來作佛之記。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云︰[爾時勝鬘,復於佛前發三大願而作是言,以此實願安隱無量無邊眾生,以此善根於一切生得正法智,是名第一大願。我得正法智已,以無厭心為眾生說,是名第二大願。我於攝受正法捨身命財護持正法,是名第三大願。]這三大願稱為求正法智願、說法智願、護法願。
   
她承佛威神,宣說攝受正法等法門(即《勝鬘經》),發十大受(十弘誓),蒙佛稱讚。後又對友稱王說大乘之法,與王共同教化國中人民。
   
經云︰[爾時,勝鬘聞受記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謂勝鬘夫人誓守下列十大戒︰(1)於所受戒,不起犯心。(2)於諸尊長,不起慢心。(3)於諸眾生,不起恚心。(4)於他身色及外眾具,不起嫉心。(5)於內外法,不起慳心。(以上五大受屬於三聚淨戒中的攝律儀戒。)(6)不自為己受畜財物,凡有所受,悉為成熟貧苦眾生。(7)不自為己行四攝法。為一切眾生故,以不愛染心、無厭足心、無罣礙心,攝受眾生。(8)若見孤獨、幽繫、疾病、種種厄難困苦眾生,終不暫捨,必欲安隱,以義饒益,令脫眾苦,然後乃捨。(9)若見捕養、眾惡律儀及諸犯戒,終不棄捨,我得力時,於彼彼處見此眾生,應折伏者而折伏之,應攝受者而攝受之。(以上四大受屬於攝眾生戒。)(10)攝受正法,終不忘失。(以上一大受屬於攝善法戒。)
   
勝鬘夫人以女身蒙佛授記將來必定成佛,乃發三大誓願、十大受,並講授如來藏之經典,位同法身大士。
   
欣逢檳城佛教居士林成立四十五周年慶,大廈落成,吾等同仁將組團參與盛會,並出席馬來西亞佛教居士總會主催的「入世關懷與出世解脫]論壇,必獲益良多。特撰此文,與諸居士菩薩共勉,並致賀忱。
            2015年9月23日秋分歲次乙未中秋節前四日於中華維鬘學會